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314章 冲击力太大,需要缓一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章艺谋收到了谟言的剧本,林为民撮合他们之间的合作,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就是章艺谋如何去跟厂里领导说了,他现在还在《女医传》剧组帮忙,怎么着也得等回广西电影制片厂才能有消息。

    林为民不可能直接上来就让他联系吴天明让西影厂投资这部电影,人家是广西电影制片厂的人,想当导演拍电影不先跟厂里申请说不过去。

    让谟言和章艺谋在房间里聊关于《红高粱》的话题,林为民到旁边的房间跟萧笙聊了一会,快到九点的时候他才将谟言送回军艺,然后再回家。

    第二天一早,林为民跑到了电话局,他今天要办一件大事。

    申请安装电话。

    燕京饭店那个电话花了几百块钱,让林为民终于想起来家里应该安装个电话了。

    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燕京市就已经有了私人电话安装试点。

    非常普通的农丰里小区开通使用了第一部小交换机,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农丰里小区50多户“普通”干部工人家庭安装上了电话,费用也不贵,安装一部电话才二百多块。

    经过两年时间的推广,燕京开始私人安装电话,燕京市第一个安装私人电话的是京郊有名的种蘑菇能手赵明才,他安装电话的价格也不贵,才2000块钱。

    林为民之前一直用单位的电话,也想不起来电话的事。

    昨天的“电话刺客”给林为民提了个醒。

    这两年燕京一直在安装交换机,有了这玩意,在自己家也能拨长途,麻烦还是一样麻烦,有个好处是打市内电话只收每个月包月费20块钱。

    长途和国际长途才单独收费,一样不便宜,但好歹方便不是?

    来到电话局填了个申请单,林为民又朝营业员要了个单子。

    “你要两张单子干什么?”

    “我安两部。”

    营业员意外地看了林为民一眼,然后才递过来单子,两张单子填完,交了四千块钱,营业员在给他开的收据上,写下了两个电话号码。

    营业员交代林为民明天在家里等着,电话局的工作人员明天会到家里先勘察,有条件安装的话会在当天安装完毕小说

    回到国文社上了一天班,傍晚他和覃朝阳打招呼说明天要请假。

    “什么事?”

    “家里安电话。”

    覃朝阳调侃道:“可以啊,都安电话了?花了多少钱?”

    “2000块。”

    覃朝阳蹙眉问道:“没那么贵吧?”

    覃朝阳家虽然没安装电话,但也知道干部安装电话的价格。

    “我一个平头老百姓,安装电话可不就这个价格吗?”林为民调侃了一句。

    这几年为了安装电话,很多同志利用职务之便跟电话局打报告申请安电话,电话局一般都会给面子。

    覃朝阳笑着摇摇头,以林为民的条件,他肯定不屑于占这种便宜,但覃朝阳感觉这更是一种清高。

    “别总瞎说。”他告诫了一句。

    林为民知道自己说的是得罪人的话,明白覃朝阳的好意,笑着点了点头。

    次日,林为民等在家里。

    受限于价格原因,所以燕京电话局私人安装电话的业务并不算大。

    工作人员很快上门,折腾了一天时间,总算是将什刹海小院和团结湖公寓都安装好了电话。

    当天晚上,陶慧敏从剧组回来,有些激动的拿着电话拨通了家那边的公用电话,等了十多分钟,电话再次响起。

    陶慧敏在送来有点晚了。”

    石铁生玩笑道:“怎么会晚呢?一点都不晚,她这可是雪中送炭!她那么大的作家,给我织毛衣,这怎么得了,我怎么当得起!我看这毛衣我不能穿,应该在毛衣上再绣上黄安仪织几个字,然后送到博物馆里去。”

    他的语气轻松,可眼中却带着感动和激动之色,他总是这样习惯于将内心的波涛汹涌掩盖于举重若轻的外表之下,以玩笑话的语气,在幽默之中流露出感激的心意。

    林为民又调侃道:“安仪给你织毛衣,西米同志不会吃醋吧

    当着陌生人的面被林为民这么调侃,石铁生老脸一红,回敬道:“西米同志跟你不一样。不会自己没做到,还要去挑别人的毛病。”

    “你这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回头我要给安仪写封信好好谴责一下她!”

    两人斗了几句嘴,又和柳庆邦夫妻俩聊了起来,不能冷落了客人。

    柳庆邦现在在煤炭部从事编辑和新闻工作,业余写,发表了不少作品,只是名声不显。

    聊到了他在煤炭部的工作,林为民自然而然的聊到了现在窝在陈家沟煤矿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第二部的陆遥。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在《当代》今年的第一期上,虽然在评论界口碑不好,但《当代》第一期的销量这两个月时间里却是越来越好,丝毫没有受到评论界的影响。

    从读者来信的反馈当中也可能看出来,这部在读者当中的口碑在逐渐向好。

    “我从78年在煤炭部工作,接触了很多下面报上来的新闻和事迹。陆遥写《平凡的世界》有些东西我是不认同的,但瑕不掩瑜,这部确实是很好的。”

    柳庆邦聊到《平凡的世界》,说法不偏不倚,肯定的较多。

    石铁生问林为民,“陆遥都忙着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呢,你下一部怎么还没动静?”

    “就是生产队的驴干完一天活也得歇一歇啊!我上部刚写完多长时间?”

    石铁生调侃道:“谁让你高产似母猪?”

    几人不由得哈哈大笑。

    玩笑过后,林为民才正色道:“上半年不见得能抽出时间来。”

    “为什么?”石铁生问道。

    “我最近在帮人艺盯着一出戏,就是我那部《大明王朝1566》改编的。弄完这出戏,我打算去米国一趟。”

    “去米国?什么组织邀请的?”石铁生问道。

    这几年不少国内作家都受邀出国,几乎都是由一些非公益性组织赞助的。

    “不是什么组织,是阿瑟·米勒。我那部《触不可及》他不是带到了米国吗?现在在米国已经演了一年多,效果不错,他想继续引进我的作品,邀请我过去。”

    石铁生问道:“去多长时间?”

    “没定呢。等手头的事忙完了再定,肯定不会去太长时间的,还有工作。”

    林为民说完,石铁生和柳庆邦夫妻俩的脸上都带着几分艳羡之色。

    这几年因为宣传的原因,不管是普通民众、文化界还是政府部门,对于米国的好感都极高,很多媒体就差把米国描绘成人间天堂一样的地方了。

    柳庆邦夫妻俩听到林为民无意中谈起的票房分成更是震惊不已。

    这两年,关于林为民赚外国稿费的事,在燕京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可是真正听到本人承认,和道听途说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冲击力太大,他们需要缓一缓!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