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20章 大赏叔父,前戏做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文华殿。

    殿外寒风呼啸。

    殿内,愁云惨淡。

    今天,崇祯召集内阁辅臣、六部九卿,商议国事。

    如今的大明,可谓是多事之秋。

    建奴大军还在关内,战事一时还难以结束。

    拖欠军饷已经有三年,各镇总兵要饷的奏章没断过。

    陕西大旱,民变不绝。

    杭、嘉、绍三府海啸,溺数万人。

    打仗需要银子,平乱需要银子,赈灾更需要银子。

    崇祯和大臣们,都是焦头烂额。

    君臣从午后开始,一直商议到太阳落山。

    大臣们一个个又累又饿。

    而文华殿中,又没有地暖,也没有生炉子。

    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朝堂重臣,全都被冻得嘴脸乌青

    可皇帝陛下,却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当臣子的,自然只能咬牙坚持着。

    站在一旁的随堂太监王承恩,暗中搓了搓手,心中不住感叹。

    “为了封赏云仙长,陛下也真是费尽了心思啊!”

    “不过云仙长关系到大明存亡,以及陛下的生死,怎么封赏他都不为过!”

    直到掌灯时分。

    崇祯似乎这时才感到又冷又饿。

    于是把王承恩一通厉声训斥,斥责他伺候不周。

    王承恩唯唯诺诺,连忙安排太监搬来暖炉,让人去御膳房准备晚膳。

    很快,就有太监搬来三个煤炉子,清冷的文华殿里,终于有了几许暖意。

    “咦,这炉子,有些名堂!”

    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心细如发,立即发现了端倪。

    他仔细打量了炉子一会儿,忍不住一声惊呼。

    众人这才注意到三个炉子。

    崇祯朝王承恩,使了个眼色。

    王承恩会意,上前向众人一番介绍。

    “这煤炉既能取暖,又能做饭。”

    “煤炉中烧的不是寻常的煤块,而是蜂窝煤。”

    “不仅炉火旺盛,耐烧力强,还能燃烧通透,因此煤烟少,不会煤气中毒,并且干净卫生。”

    众臣一阵啧啧称奇。

    “陛下,这小小煤炉,却是关系到社稷民生。若是将这煤炉推广,必定可以造福百姓。”

    徐光启目光闪烁,显得十分兴奋。

    有同发现了一件奇宝。

    谁说咱大明的官员,都是尸位素餐?

    这不是有一位关心民生的大臣吗?

    过几天就把徐光启带去见叔父,看他还怎么说。

    崇祯心情大好,笑着说道:“众卿先品尝,其他事情,稍后再说。”

    众人虽然都是饿的肚子咕咕叫,可是在御前用膳,必须讲究礼仪。

    因此都是吃的十分文雅,却也都吃的津津有味。

    感觉这三样食物,简直是这辈子都不曾享用的美食。

    等大臣们都吃的差不多了。

    崇祯放下碗筷,叹道:“若是天下百姓,每餐都能跟今日一样吃饱吃好,大明何愁不能中兴?”

    大臣们都不傻。

    意识到今天的正戏来了,于是全都打起精神。

    “不知这三样作物,产量如何?”

    “是否能当做主粮,又是否适合全国推广?”

    温体仁猜出崇祯的用意,十分配合地问道。

    崇祯看向徐光启,“徐爱卿,你来给诸位爱卿解答。”

    “玉米、土豆、番薯,都可以当做主粮。”

    “并且很容易成活,完全可以在全国推广。”

    “臣的田庄里,土豆今年的亩产是四千三斤,红薯五千七百斤,玉米一千二百斤。”

    徐光启的话音一落,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崇祯虽然知道答案,但心中依然不免一阵火热。

    韩?p等人心思转得飞快,计算着利益的得失。

    很快,他们就想透了,皇帝陛下是打算推广这三样作物。

    这样的高产作物,一旦全国推广,对他们有害而无益。大风小说

    于是乎,众人纷纷出声反对。

    “世间绝无可能有如此高产的粮食!”

    “人吃五谷,这是常识,除了五谷之外,哪里还有什么新的作物?”

    “谁敢保证,这新作物无毒?”

    “亩产数千斤的粮食,简直是胡说八道!”

    “陛下,臣弹劾徐光启欺君!”

    “危言耸听,妖言惑众,荒谬之极!”

    王晨恩喝道:“肃静,御前不得失礼!”

    崇祯脸色阴沉下来,冷漠的目光,从那些反对的大臣身上掠过。

    大殿内,顿时寂静无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