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春天的抵抗 > 第九十三章 遭遇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守业请游击队进村休息,安排饭菜,庄越婉言谢绝,队员自带干粮,留在村外加强防御防止意外发生。庄越建议赶早不赶晚,争取黄昏前转移一批,能走多少走多少。

    朱守业提出一个要求,派人把小儿子抓起来,因为这个败类,朱守业只能偷偷摸摸送人,现在可以放开手脚转移。

    朱守业深明大义,庄越感动不已,派耗子和郑秋水随老人进村将朱承富控制住。

    庄越问:“山里有存身的地方吗?”

    朱守业笑道:“未雨绸缪,我的大儿子早就勘察过,准备的不是一天两天,高岭失守前已经找到一处场地。”

    朱守业带两人进村,佛三爷返回留心亭与众人告别而去。

    游击队员聚集留心亭休息,吃干粮。庄越向大家讲述半石湾的状况。樊不离认为,鬼子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显而易见半石石湾面临一场劫难,大家一致同意他的判断。

    关于鬼子来的兵力,李春判断最多一个小分队略强,鬼子依仗武器装备,一旦进入半石湾,半石湾将成为一个坚固的堡垒,易守难攻。

    庄越抛出一个问题,半石湾地处偏僻,除了粮食,不具备战略要地的基础,没有任何战备资源,鬼子为什么看中它?

    这个谁也说不上来。

    木匠说:“别管那么多,撑死十几个小鬼子,打了再说。小日本欺负我们没枪没炮,出动一个中队算扫荡,一个小队可以横行,明天让他们尝尝咱们的厉害。”

    这一点得到大伙认同,游击队人手一枪,大半还挎一把驳壳枪,弹药充足。

    庄越做出部署,今晚加强戒备,樊不离和木匠去路上侦察,寻找合适的埋伏地点。

    李春说:“外面打不如在村口打,现成的房子,进村吧。”

    庄越说:“现在进去不行,村里正在转移,我们露面容易引起慌乱,明天少不了一战。老樊去侦察地形,如果外面有合适的地形,打起来更容易,村里容易被包饺子。”

    咸豆说:“外面也不好打,鬼子不好打,打头打不到尾,粘上就麻烦啦。”

    庄越说:“我大概观察过,半石湾好像处处能守,但每一处都有缺陷。你们看西边的麦田,如果鬼子进来,我们守那里都危险,包括这个亭子,鬼子通过麦田绕过去包围,最好在外面想办法。”

    蔡小东说:“要是没有麦田,咱们守住亭子,一万个鬼子也过不来。”

    苏槐明说:“幼稚。”

    庄越没打算让蔡小东随队行动,他死活跟来,非得打一次仗才肯罢休。

    咸豆说:“你把麦田搬走也守不住,鬼子有掷弹筒,小钢炮,一打一个准。“

    李春说:“我看,麦田最理想。”

    庄越说:“还是老兵有见识,我们吃亏吃在人少,没有打过野战。假如鬼子遇到阻击,这条路中看不中用,鬼子不会老老实实从路上进攻,反而麦田活下来的机会更大。”

    听到最后一句,咸豆眼圈发红:“我没想活到现在。”

    蔡小东心宽:“有我呢。”

    太阳西斜,大地披上懒散的光辉,啪啪,远方传来两枪。

    苏槐明下令:“准备战斗。”

    “我去前面看看。”

    庄越提枪向前冲,半路上遇见樊不离,樊不离喊道:“鬼子,鬼子来了,回去,回去。”

    庄越正要询问详情,樊不离却朝麦田狂奔,庄越心里一惊,樊不离的行为说明鬼子比预计的要多,木匠没有撤回,樊不离准备侧翼接应。

    木匠确实与鬼子遭遇。

    樊不离担负观察地形的任务,走的慢,木匠一路小跑两里多地拐过一个弯,前面路边有一座小土丘。木匠放下大枪取出烟袋,迎面有风,猫腰敲响火镰引燃艾绒,将艾绒放在烟锅上猛吸几口,惬意的吐出浓烟,一团团浓烟瞬间飘散。一锅烟抽完不过瘾,又来一锅,这次抽的细,一边眺望一边喷云吐雾。侧后方似乎有动静,他以为是野狗野猫之类的畜牲漫不经心转过身,一个鬼子狞笑着提枪走来,一瞥之下,远方还有人影晃动。

    十多个鬼子行走在荒野上,拉开长长的一列队伍,打头的鬼子早就发现木匠,以为乡下赶路的百姓,想捉个活的,木匠转身时鬼子才看见地上的长枪。千钧一发性命攸关,比快,当然木匠快。鬼子抬枪时,木匠抽出驳壳枪将近在咫尺的鬼子打出一个血窟窿。

    此刻无法原路返回,木匠拖枪窜过路面一头扎进对面草地,子弹从头顶嗖嗖飞过,顾不得满脸灰土,爬起来架枪还击,路面高出一块,打起来非常顺手。

    樊不离听到枪声向前跑,枪声逐渐激烈,至少四,五条三八大盖,木匠也使用的三八大盖,这是跟鬼子干上了。奇怪,樊不离没有感受到子弹掠过,接近弯道才看见荒野人影晃动,马上扣动扳机吸引鬼子火力。

    路上出现新的火力点,几个鬼子默契的调转枪口,很快察觉遇到劲敌。木匠和樊不离久经战场,枪法准确沉稳冷静,一枪一枪跟鬼子对射,鬼子不敢大意,双方陷入对峙。

    樊不离打完两排子弹,忽然看见远方扬起尘土,预感不妙快速向后挪动。鬼子这么老实,没有包抄,没有撤退,没有机枪,没有疯狂的呼喊。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情况不明,鬼子不敢轻举妄动。第二,鬼子有援兵,而且是强大的后援。

    木匠应该能看见,他迅速侧身倒退。

    鬼子来了,庄越撒腿向回跑,心里纳闷,朱守业说鬼子明天到,怎么提前了?

    回到留心亭庄越马上部署,苏槐明带人进入麦田阻击,庄越四人守留心亭,蔡小东进村催促朱守业立刻转移。

    庄越下令,死战!

    队伍只有一挺机枪,木匠和李春轮换使用,现在归李春,苏槐明让李春留下。

    庄越说:“我不知道来多少鬼子,少了有我解决,来的多的话,他们肯定从西边包抄,这里用不了几个人。你们注意地形,向后散开,位置一定要比我靠后。链条,弧形链条,明白吗?”

    苏槐明秒懂,带人扑向麦田。

    枪声消失,原野的风吹的寂静,吹的天色变暗,石板路的尽头蓦地出现一队人马。

    庄越提醒道:“咸豆,等我开火。”

    哎,另一棵柳树下,咸豆答应一声。敌人渐渐上前,纯鬼子,咸豆喊出来。他瞧的仔细,手心出汗,松开食指舒缓紧张情绪。咸豆觉得庄越疯了,简直是儿戏,小孩过家家,竟然把机枪调走防守开阔的麦田。路是人走的,鬼子再多总得走路,不可能使用主力迂回包抄。反了,安排反了,机枪应该放在留心亭,麦田适合伺候冷枪。也不对,不如进村,村里有天然的工事,房子。

    庄越有过进村的闪念,随即放弃。

    敌人停止不前似乎察觉到什么,叭,一颗子弹打中亭子,进行试探性射击,连续十几发子弹,打的碎裂的柳叶空中零乱。

    木匠,樊不离,你们干什么呢,庄越奇怪,难道牺牲了。

    十分钟后,突突突突,李春的轻机枪乍响,一只鬼子小分队进入麦田欲从西北方向包抄,最西头的鬼子几乎超越埋伏在田垄间的队员,李春果断开火,子弹横扫。

    游击队员埋伏在土埂下,李春找到一块隆起的肥堆,机枪架在肥堆一边。机枪给予日本兵强大的震慑,没有想偏僻的乡村竟然遭遇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熟悉的声音,不可置信的错位。

    这是一支步兵小队外加二十多个所谓的技术人员和七辆运输器材的大车组成的队伍。日本人通知明天到达,这是惯用的伎俩,今天才是抵达的日子。这支日军部队乘火车抵达县城,预计中午到达半石湾。不料火车晚点,所带器材有许多玻璃器皿,运输器材的大车行动缓慢,鬼子并没赶时间,当天抵达半石湾即可。

    事后总结,木匠的出现使鬼子延缓了进程。

    朱守业的担心完全准确,日本人相中半石湾的地理环境准备建立秘密实验基地,半石湾百姓作为第一批实验品。

    与木匠遭遇的日本兵来自后方,途径高岭,向导半路跑掉,他们按照一份标注不详的地图一路摸来。

    枪声中两支日军汇合,木匠跑的不见人影,骄横的鬼子非常谨慎,看到留心亭便按兵不动。对手不明,既然能派出两个以上的游动哨,实力不俗。庄越能想到的中尉小队长也能想到,首先绕过留心亭,派一只小分队从西边迂回。

    日军的判断与庄越不谋而合,留心亭是一个理想的阵地,如果没有迂回线路必然为强攻之地。日军不怕埋伏,手里有进攻利器,两件25.4厘米掷弹筒,两轻一重三挺机枪,但是,能用巧不用强。

    游击队突然开火使迂回的鬼子伤亡过半,第一次参加战斗的队员尽管紧张,多日的勤学苦练发挥了作用,像老战士一样能沉住气,命中目标立刻滚动身体改变射击位置。被子弹击中的鬼子残喘抽搐,侥幸存活的就地还击,此刻不能撤退,鬼子不会傻到充当活靶子,他们向认定的目标射击,游击队员躲过鬼子第一波反击,无一伤亡。

    天空即将收回最后一缕余光,中尉小队长马上增加兵力,务必天黑前解决问题,四十多个鬼子以石板路为基点向西延伸呈扇形倾斜推进,轻重武器压阵。正面也不能放过,一挺机枪向悄无声息的留心亭射击,掩护进攻的鬼子,不过,正面进攻只派出三个士兵。

    双方正式展开撕杀,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苏槐明嗓子都喊哑了,瞄准,瞄准。武器人数处于下风的游击队只能瞄准射击,这是唯一的选择,尽最大力量杀伤敌人,所有队员都在重复这句话,瞄准。

    庄越命令咸豆三人后撤,回村寻找合适的替补阵地,咸豆理解替补阵地的意思,带两人跑回村口。

    咚,咚,掷弹筒将炮弹抛向暴露的火力,游击队伤亡加大,日军拼命进攻,双方越来越近,游击队员已经无法移换位置。

    庄越也要正面迎战,迎战三个鬼子,这三个家伙进攻方式比较猥琐,一前两后,顺路边摸索前进,时不时跳上石板路交叉换位蛇行穿梭。

    庄越干脆放下长枪,抽出驳壳枪静待鬼子靠近。

    一百米,五十米。留心亭地势较高,鬼子无法继续溜边,一个鬼子扔出手雷,爆炸声中有一个爬上路面。

    庄越躲在树后,等鬼子冲到留心亭,伸出一支冒火的枪口,打烂一张惊慌的面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