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642章 你们这是逼朕当暴君啊!

第642章 你们这是逼朕当暴君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一抡面红耳赤,被噎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都来听听,陛下说的这算是人话吗?

    谁吃饱了撑着,去当什么诤臣?【1】

    【6】

    【6】

    【小】

    【说】

    海瑞是那么好当的吗?

    大明自开国以来,又有几个海刚峰?

    这不是作秀吗,怎么还当真了?

    何况也不全是作秀,同时也为自保。

    这次谢家面临着灭族之祸,自己这个亲家,当然跑不脱。

    谢家跟建奴暗中交易的事情,其实在山东并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

    自己不光是知道,还从中捞了不少好处。

    单凭通虏这一条罪名,谢家倒了,自己也要跟着掉脑袋。

    况且自己担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山东的官员、士绅没少孝敬,屁股可不怎么干净。

    为谢家出头,也是为自己发声。

    这次也不是没有胜算。

    只要能逼得皇帝从山东撤回云逍子,就是大胜。

    到时候不仅是谢家保住了,自己不会受到牵累。

    自己抬棺死谏的举动,将会名动天下,彪炳史册。

    大赚!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啊!

    皇帝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居然想看大臣死谏。

    自己可不想当比干。

    难道陛下你就想当纣王?

    可事已至此,也只能硬刚下去了。

    徐一抡梗着脖子,昂然说道:“陛下所言,非仁君所能为之。”

    朕今天就当一回暴君……崇祯‘呵’了一声,冷冷地说道:“你在教朕如何当皇帝?”

    这话可就诛心了。

    徐一抡连连磕头,嘴巴却依然很硬:“忠言逆耳,陛下三思!”

    “好一个忠言逆耳!”

    崇祯又是一声冷笑,“朕又如何断定,你所说是忠言,而非谗言?既然连棺材都抬来了,何不以身殉道,让朕看看,也让天下人都知道,崇祯朝又出了一个海瑞一般的诤臣?”

    意思就是说,你死一个给朕看啊,棺材都是现成的。

    徐一抡看了一眼金水桥,有心撞死栏杆上,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可两腿他就是不听使唤啊!

    后面的山东籍、河道官员,全都低下头,不敢看崇祯。

    噗嗤!

    百官当中,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论憋笑,在场的官员都是专业的,可实在是忍不住了啊!

    就是需要妥协的。

    温体仁、薛国观等人不约而同地在心里叹了一声。

    从今日起,一直到将来很长一段时间,朝堂之上,恐怕很难听到齐鲁之音了。

    崇祯神情变得冷漠,淡淡说道:“刘兴祚何在?”

    刘兴祚大步出列,跪奏道:“臣在。”

    崇祯说道:“你刚从济宁返京,将济宁的情况,跟百官讲一讲。”

    “微臣领旨!”

    刘兴祚站起身,娓娓道来。

    从谢升之子谢韬,将鼠疫自青州传播到济宁开始。

    一直到谢家煽动百姓,随同鲁王朱寿?冲击城门,被大军悉数拿获为止。

    “如今济宁城中鼠疫已经平息,百姓安定,民生得以恢复。”

    “据统计,此次大疫,共计死亡两千四百二十七人,并未造成瘟疫散播。”

    “且云逍子、吴有性研制出能够克制鼠疫、祸乱、肺痨等瘟疫、恶疾之良药,从此,我大明将再无瘟疫之患!”

    皇极殿前寂静了片刻,随即一片哗然。

    震惊,兴奋,难以置信,质疑……

    种种表情、议论,不足而一。

    “信口雌黄!”

    徐一抡大声疾呼,“陛下,臣奏请严惩刘兴祚,以正视听!”

    崇祯漠然开口:“刘兴祚,你可有凭据?”

    刘兴祚躬身答道:“臣带来了鲁王、王府属官和谢氏百余族人口供,山东、济宁官员,以及济宁百姓万人画押的证词,铁证如山!”

    崇祯:“呈上

    立即有四名锦衣卫,抬着两大箩筐的文书,来到皇极殿前。

    崇祯并太监将证词、口供,向大臣们传阅。

    正如刘兴祚所说,铁证如山,根本就没法辩驳。

    百官为之沸腾。

    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向来是大明的官员最喜欢干的事情。

    很多大臣将袖口里的弹劾奏章藏好了,然后朝着谢升等人开始狂喷。

    “世上竟有如此泯灭人性之人,与禽兽何异?”

    “济宁谢氏,简直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不诛九族,不足以谢天下,臣奏请陛下,诛灭谢氏九族,以谢天下!”

    “谢升、徐一抡等人,颠倒黑白,指鼠为鸭,应当严惩!”

    ……

    一时间,皇太极殿前群情激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