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吕布的三国黑科技 > 第五十七章 农牧的发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青州的大户士绅富商,大部分都在黄巾军的浪潮中消灭了,这些都是管亥等人的功劳。

    如若不然,哪怕吕布在骁勇,来到青州也施展不开。

    现在好了,现存的大户都是些二半吊子的大户,吕布也没太多顾及,命令青州下辖严查各类富商大户豪强的严重违法行为。

    各地郡守倒是挺喜欢这种行动,毕竟一旦有富户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很严重的,为首的肯定是要脑袋搬家,家里的钱财田产抄没入官。

    当然,压力还是有的,别的不说,陈宫就是大户的代表,下面许多官吏也都是大户的代表,他们不主张行动扩大化,只能就事论事。

    本来青州已经是战后重建,不可能再大规模的整顿,吕布也只能适可而止,适当的提高了普通百姓的地位。

    后来有人归纳吕布当时的创举,第一,剥离大户和佣人的人身关系。大户家的下人是雇佣关系,下人违法只能报官处理,私自杀害下人,以杀人罪论处。如此一来,大户人家的私兵再没有以前那么关系铁了。

    第二,歉收五成的年月,佃户有权利不交租。

    第三,商税减轻,鼓励经商,鼓励养殖。

    就在吕布摔了青州军大力修路的时候,官府也没闲着。

    陈宫正组织济南郡的大户推广种植水稻,这年代的济南郡水网密布,水量十分的充沛,大户人家的土地地势非常的好,就在河流边上,因此非常适合种植水稻。

    水稻的产量远远高于小麦和高粱。而且水稻产出的大米价格比小麦和高粱都贵。

    从南方请来的老农,已经开始培育秧苗。

    当然旱地改水田,这也是一项很大的投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是为什么要大户先种,就是因为小户种不起。

    城北的肥沃的好地,今天聚集了非常多的大户。

    陈宫带领刺史府的百官都来了,各家派出代表来学习稻田的改造方法。

    陈宫给大家介绍:“小麦过后,为什么要不种高粱种水稻。因为高粱亩产量不过五六百斤,但是水稻亩产量过一千斤。不仅仅如此,稻田里还会有鱼虾这样的副产品。水稻打出来的是大米,价格是高粱米的三倍,你们说好不好吧。”

    也有的大户不放心:“这要是种了水稻之后,这田还能种小麦吗?”

    “南方农户一直这么种的,可以种小麦,也可以种油菜。油菜能榨油,炒菜很好吃。推广水稻的地也只仅限于灌水方便的地,更多的地不会去改成稻田。”

    “好,不说了,干就得了。”

    大户人家投资不墨迹,陈宫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推广了大约有十几万亩的稻田。

    和粮食紧密相连的是猪的养殖,官府倡导大力养猪,家家户户养猪。有的大户人家甚至把家里的后花园改成了养猪?,养猪主要目的还是肥料,有了肥料才能更好的进行农耕。

    刘二是济南城西南刘家沟的百姓。

    刘家沟地处山窝窝里,出山的路都要十几里,也正是因为偏僻这里避开了无数次的黄巾军之乱,现在吕布主政青州,黄巾没了,山里的百姓也安顿了。

    这天一早,亭长到了,随之而来的是上百匹马,驮着的是绿油油的桑苗,根系完整。

    “乡亲们,这是官府发放的免费桑苗。大家排好队领取桑苗。”

    乡亲们有些害怕,因为运输桑树苗过来的是骑兵,这么大的战马还是第一次见,不知道这庞然大物是不是会吃人。

    申报种桑的农户大部分都有养蚕的经验,有的要了三百颗,有的要了五百颗。

    刘二家领取了五百颗桑苗,高兴的不得了,立刻拿回去种树了。

    丝绸的价格非常昂贵,是名贵的布料,所以许多百姓都非常喜欢种植桑树。

    傍晚时候村里又有大动作了,官府要免费培训铁匠,学习打铁。

    打铁是苦活累活,但是同样在农村来说,要是会铁匠基本就饿不死了。锄头、铁锹、甚至菜刀都需要铁匠来打造,修理。

    刘二回家和媳妇商量。

    “媳妇,你平常总是骂我没个出息,家里日子过得穷。桑树种上了,但是一年二年的也没办法大量养蚕,我想去学打铁。”

    媳妇撇了一眼刘二,“你这力气不行吧,能学会打铁?”

    “扯犊子,怎么学不会,竟然看不起我。”

    刘二跟媳妇嚷嚷了几句偷偷跑去报名了,第二天跟着队伍就来到济南郡。

    这山外变化真大啊,路宽了,交通要道口还有身穿铁甲卡点的士卒。

    城西大营一望无际,少说也得是几万人的大营。

    刘二迷茫的时候,被一个小主管选中了。

    “你,会打铁吗?”

    “不会啊。”

    “那你会木工吗?”

    “不会啊。”

    “好,就你了,跟我走。”

    刘二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要自己一个啥也不会的。

    后来才知道,这是军械二营的马钧,别看年龄不大,权利不小,位置比许多将领都高,是吕布的最爱的工匠。

    入了营刘二才发现自己的工作很简单,只是用铁锤敲一道工序,至于敲了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用,他是一点点都不知道。

    管事的介绍:“这里是临时用工,为大汉出力是每个百姓应尽的义务,当然刺史大人是不会亏待你们的,每天三顿饭,每个月一百五十文钱。”

    刘二有点着急,自己是来学铁匠的啊。

    “不要着急,若是能干满三年,不仅仅能学会铁匠,还能学会木匠。若是有立功表现,封侯拜相都有可能。”

    “那能每年回家吗?”

    “能,只要不打仗,每个月五天假期,若是打仗那不好说了。”

    刘二稀里糊涂的和其他的新手工匠进了军械二营,负责生产手持连弩。

    这是马军和吕布共同研究出来的一种微型连弩,射的弩箭只有二十来厘米长。

    作战的时候,双手平端,能快速射箭,近距离作战,对付没有铁甲的敌人实在是太快了。

    养马场,刘牧这几天又高兴又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