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种田医术在手,我在古代横着走 > 第117章 苏瑾宁给素不相识的池河县捐了一百两银子

第117章 苏瑾宁给素不相识的池河县捐了一百两银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姑娘,苏姑娘!”

    吴掌柜急忙追了出去。

    只是他腿脚没有苏瑾宁他们那么利索,等追到沁香园的大门口,苏瑾宁和杨大海都不见了踪迹。

    “唉!”

    他不由得捶胸顿足,长叹一声。

    刚才发生的事情确实是他的失误呀!

    王爷若是知道苏姑娘竟然饿着肚子从沁香楼出去了,还不知道会怎么惩处他呢!

    还有,王爷临去广和府的时候是给苏姑娘留了东西的,他还没有来得及转达就不见人影了。

    看来,只能自己亲自去一趟桃树沟村了。

    此时,苏瑾宁和杨大海已经坐在“杨嫂馄饨”的桌子旁边了。

    “杨大哥,真不好意思,本来想请你好好吃一顿饭的,却没吃成!下次一定好好请你!”

    苏瑾宁帮杨大海倒了一杯茶水,一个劲地向他道歉。

    “宁娃,那有什么关系呢!不瞒你说,我坐在这里比在沁香楼自在多了!”

    杨大海舒服地做了一下伸展运动,笑着说道。

    此时正好杨大嫂端来了馄饨,两个人就飞快地吃起来。

    等到吃完馄饨抹了一把嘴后,苏瑾宁问杨大海:“杨大哥,你会挑牛车,驾牛车吗?我想买一辆牛车回去!”

    “会,我小时候驾得可好了,长大后跟着爹盖房子,驾得少了

    杨大海不好意思地说道。

    “哦,那太好了,等会我们选一个温顺一些的牛!”

    杨大海随即饶有兴趣地讲了挑选耕牛的方法,以及驾牛车的技巧,苏瑾宁则兴致勃勃听了半天,还不时地发问着。

    两人坐在杨嫂馄饨铺里休息了半天,结了账准备去骡马市看看。

    “咣,咣!”

    几个穿着衙役衣服的人当街走过,给苏瑾宁家量过地的徐爷也在其中,只是他们在执行公务,她就没有上前打招呼。

    “杨嫂,这些衙役要做什么呢?”

    苏瑾宁好奇地问道。

    “听说是南边一个地方,叫什么名儿来着,忘记了!遭灾了。一夜之间,全是蝗虫,乌泱泱地把天都遮得严严实实的。等到蝗虫走了,地上的庄稼也完了。连皇上都惊动了!这几天县太爷号召大家捐款捐物哩,老百姓过日子不容易呀,能帮衬就帮一下,我家也捐了二十文钱哩!”

    杨嫂热情地把她知道的全部都告诉了苏瑾宁。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在哪里捐款呢

    她又问道。

    “在桃窝市场大门口,可惹眼哩,一到那儿就看到了!”

    “好哩,谢谢杨嫂!”

    苏瑾宁正愁刚才程子银给她的一百两银子怎么处理呢,这不,处理方法就送上门了。

    毕竟,这笔钱来得太莫名其妙了,她花着不舒服。

    现在有这么个机会,可以顺利地处理掉它,又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一举两得呀!

    “杨大哥,我们去看看吧!”

    苏瑾宁说着,出了杨嫂馄饨,往西边走,很快就到了桃窝市场。

    果然如杨嫂所说的那样,捐款的地方十分好找。

    桃窝市场门口的侧边搭了一个小棚子,里面放了一排桌子。几个衙役正坐在里面忙碌着。

    徐爷也已经坐在那里,正低着头写东西。

    “徐爷!忙着呢!”

    她穿过马路,走到棚子跟前,和徐爷打了声招呼。

    “桃树沟村的宁娃,我记得你哩!”

    徐爷抬起头,看到苏瑾宁后,笑着对她说道。

    能不印象深刻嘛!

    就是这个女娃子找到了一处风景绝美的世外桃源——老鸦沟。引得他连连遗憾,至今还不敢跟县太爷周维生讲呢!

    “徐爷,哪里遭了灾呢?很严重吗?”

    苏瑾宁笑着问道。

    “庆安府池河县,全县绝收!老百姓的日子可咋过呀!”

    徐爷叹息一声。

    池河县是大顺朝的边陲小县,蝗虫过境的时候,所到之处颗粒无收。

    当地县衙为了不让蝗灾范围扩大,把蝗虫消灭在池河境内,狠心地烧掉了所有的庄稼,最终蝗灾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是池河县去年种的冬小麦,冬水稻却全部绝收,池河很快便会陷入缺粮的窘境。

    顺元帝萧天则带头削减开支,支援池河县。

    很快地,各地便自发地组织大家捐款捐物,共同帮助池河人民挺过灾难。

    襄陵县也不例外,周县长派了人手分散到各个乡镇进行募捐。

    “哦,原来是这样呀,徐爷,我这里有一张百两银票,您登记一下吧!”

    她说着,从兜里掏出刚才程子银给她的那张银票,递给徐爷。

    徐爷大吃一惊,没料到苏瑾宁出手这么大方。

    他们在这里呆了半天了,老百姓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有捐一文两文的,也有捐十文八文的,最多的人家捐了一两银子。

    而苏瑾宁一出手就是一百两,太让人惊奇了!她捐钱的时候也不知道和爹娘讲过没有!

    “宁娃,你怎么捐这么多!快拿回去吧,捐上十来个铜板就行咧!这银子还是装好,以后家里有困难的时候拿出来用吧!”

    徐爷坚决不收她的银票,好心地劝阻道。

    “徐爷,这一百两银子是今天偶然间得来的,算不上是我的,所以我把它捐了,求个心安,您就收下吧!”

    苏瑾宁又把银票塞到徐爷的怀里。

    徐爷大为震动。

    这女娃子也太有原则了吧,一百两银子竟然不眼红,说捐就捐,一般人哪能做得到呢

    “好咧,那我就收下了!这边登记一下,报上你的名字!”

    捐一文两文的不用留名字,捐一百两的说什么也要把名字留下。

    “就写无名氏吧,行不行?要是真写我的名字,那往后我哪里还有安生日子过嘛!”

    她开玩笑道。

    徐爷想了想,还真是的。

    一个农村的女娃娃,给素不相识的池河县捐了一百两银子,那么她认识的人,亲戚朋友之类的,肯定会认为她是人有钱人,就会找她借钱,要钱。

    到时候,她的生活肯定会大受影响……

    “好的,那就不登记了!”

    徐爷痛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杨大海也是大为震惊。

    刚才在沁香楼,苏瑾宁收程子银一百两银子的时候,他内心觉得不妥,觉得她太爱沾小便宜了。

    没想到,苏瑾宁却这么大方地把钱全部捐了!

    扪心自问,如果他手里偶然得到一百两银子,他会不会捐出去呢?

    答案是他舍不得。

    最后可能只会象征性地捐一小部分出来,以求得心安,剩下的则用于家庭的各种开销,甚至作为体验外面多彩生活的本钱。

    没想到宁娃的格局这么大,他不由得对她更佩服了!

    苏瑾宁捐了一百两银子后,心里仿佛卸下了重担一样,浑身都轻松了许多。

    她另掏出五十文钱以苏家二房的名义捐了款。

    杨大海也以他们家人的名义捐了十文钱。

    徐爷都笑吟吟地收下,并一一登记在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