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开局朱元璋拜我为师! > 第二章 三百年怪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云走上讲台,开始说道:“今日宣讲的是大明国运,在此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谁能知道过去历朝历代国运多少年?”

    教室里坐着的全是大明皇子和大臣,自然不少学识渊博的儒生。

    马上有人站出来说道:“夏朝470年,商朝554年,西周210年……南宋152年,元朝92年!”

    对于有人能精准回答,杨云只是认为镇上来的教书先生常年教书,估计也熟悉历史。

    杨云继续问道:“从秦朝统一六国,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后面有哪个王朝超过三百年?”

    此话一出。

    那些皇子和大臣,也暗自计算下来,没一会,全都惊讶起来。

    居然没一个王朝超过三百年。

    朱标道:“杨先生,没有一个。”

    杨云点点头,问道:“谁能说一说,为何过去历朝历代没一个王朝国运超过三百年?”

    明初大儒宋濂自觉熟读历史,也精通儒家学说,于是站起来侃侃而谈。

    “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历朝历代到了后期,皇帝昏庸无能,奸臣当道,吏治败坏,民不聊生,自然也就无数农民揭竿而起,这些道理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这话明显有些嘲讽杨云,这点道理都不懂。

    其实,他们对杨云的观点虽然有些惊讶,可是如此年轻后生,居然敢在文臣武将面前谈论兴亡之道,这就有些关公面前舞大刀了。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明显很赞同宋濂的论点。

    就连朱元璋也觉得朝代兴亡的原因,也并不复杂,跟宋濂概括的要点基本一致。

    可是杨云淡淡一笑道:“是吗?为什么三百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坎呢?”

    “难道每个朝代到了三百年,就一定昏庸无能,那时候一定会出现大奸臣?其他时间就不出现吗?”

    此话一出!

    大家顿时吃了一惊,议论纷纷,可是却无人能回答。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偏偏是三百年呢?

    王朝到了三百年,皇帝就一定昏庸无能吗?

    其实,他们中间不少大儒,自然也阅读无数文史典籍,也知道末代王朝未必皇帝昏庸,只是无能为力而已。

    他们也被后代王朝抹黑。

    而且,奸臣也未必要等到王朝末年出现,一直都有。

    就算是开国皇帝,周围也存在一些奸臣。

    至于民不聊生,其实每次干旱洪涝,都会出现无数流民,他们未必都揭竿而起。

    就算他们真的反抗,支持的也不多。

    为何偏偏王朝运行三百年的时候,农民便会成为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此时,朱元璋目露精光,这问题确实太精髓了,他作为皇帝,没有谁比他更关注这个问题了。

    是啊,为什么偏偏是三百年呢?

    不是两百年,或者五百年呢?

    既然是逃脱不了的定律,自然背后也有无力逆转的原因。

    他紧紧看着杨云,看他接下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他隐约觉得,杨云接下来的言论,将成为震古烁今之言。

    果然,过了好一会,下面依然无人吭声。

    杨云于是继续说道。

    “每个朝代之所以不能超过三百年,根本原因并非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这些只是次要原因。”

    “而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历朝历代只要经过三百年时间,土地几乎完全被地主和贵族兼并,最底层的农民几乎无立锥之地。”

    “没有土地这样最核心的生产资料,他们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一旦出现灾荒,他们彻底活下去,只能造反。”

    此话言论一出,在场的文武大臣等人,全都傻眼了。

    他们不少人自称阅读典籍无数,可是何曾听过这样的论调。

    而朱元璋虽然贵为皇帝,可是小时候完全生活在社会底层,亲眼目睹底层农民生活多么艰难。

    许多乡亲活活饿死,父母去世的时候,甚至连墓葬之地都没有,无立锥之地。

    自己的经历跟杨云说的,分毫不差。

    就连一向沉稳的刘伯温,此刻也坐不住了,也不禁问道:“杨先生,按照您这般说法,那朝代兴亡,根本原因乃是土地兼并导致,所以要想朝代久远,就必须阻止土地兼并?”

    杨云点点头。

    “那如何防止土地兼并呢?”刘伯温继续问道。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杨云身上。

    朝代更迭如此重大问题,杨云能一语击破,简直惊为天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