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 第二百七十三章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第二百七十三章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根闻言,微笑着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

    房谋杜断!

    这二人,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来人,换新茶…”

    既然房玄龄和杜如晦,将自己说的心意大动。

    那不妨,今日就议出个眉目来。

    宫女将茶叶换掉,换上新茶以后。

    房玄龄和杜如晦,开始美滋滋的饮茶。

    嘿!

    李根嘴角弯起一抹弧度。

    一开始,是他俩着急立太子。

    眼看朕心意大动。

    这二人,立马跟没事人似的。

    有意思,真有意思。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要论权谋的话,自己显然还有许多不足。

    好吧,既然你俩美滋滋的喝茶,那,朕就陪你们一起喝。

    李根微笑端起茶杯,也开始美滋滋的喝起茶来。

    果然不出李根所料,当自己澹定下来,跟个没事人似的时候。

    就到了老房和老杜不澹定的时候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心里苦啊。

    这陛下,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

    原本已经下定决心立太子了,而且还为立谁而难以抉择。

    这会儿,怎么跟个没事人似的喝起茶了呢?

    “陛下,刚刚…”

    杜如晦忍不住了,率先打破了殿内的沉默。

    “杜伯伯,刚刚咱们说到哪了?”

    李根揣着明白装湖涂,差点让房玄龄,刚刚喝进口中的茶水,夺口而出。

    “陛下,太子,国之根本啊…”

    杜如晦也有点懵圈,陛下不是这样的性情啊,怎么可能几杯茶下肚,把这么大的事情给忘记了?

    “杜伯伯言之有理,朕,想起来了,太子乃是国之根本,非立不可。”

    “对,非立不可!”

    这次房玄龄也没忍住,深表赞同的,开口附和道。

    “二位伯父,立谁?”

    到了这个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晦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陛下不是健忘。

    这是故意跟他俩踢皮球呢。

    刚刚他俩好不容易踢回去,这几杯茶下肚,又让陛下给踢回来了。

    闹心,实在是太闹心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眼神之中,诸多无奈。

    这样的问题,他俩如何回答。

    根本回答不了啊。

    这是在陛下的宫殿里,三位皇子就在这隔壁住着。

    不管二人建议立谁。

    结果,只要让三位皇子知道,最终二人是里外不是人。

    被提名的会不会感激,另当别论。

    没有被提名的,肯定会将他俩记住。

    难,太难了。

    “陛下,立三位皇子中的一个。”

    房玄龄和杜如晦,互视一眼。

    给出了最合理,最肯定,最完美的答桉。

    李根闻言,口中的茶水,差点夺口而出。

    高,实在是高。

    高手过招,果然奇妙无穷。

    房玄龄和杜如晦,所言无误。

    李根即便是差点憋出内伤,也得自己忍着。

    “二位伯父,能把范围缩小一下吗?”

    “从三选一,到二选一可好?”

    事到如今,李根决定暂退半步,看看房玄龄和杜如晦,能不能慧眼识金。

    给出靠谱的答桉。

    “臣启陛下,事到如今,请陛下传诏太保返回长安城。”

    房玄龄和杜如晦话音落地,李根算是认输了。

    自己那岳父大人,是何等脾性,自己太清楚了。

    父皇没少被他指着鼻子数落,甚至是痛骂。

    惹不起,实在是惹不起。

    还是让他继续留在邯郸,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若是老岳父一来,参与立储一事,即便是长安稳坐太子之位。

    李吉和李祥心里,定是非常不舒坦。

    嫡庶有别,暂且不提。

    就因为长安有个好外公,李吉和李祥,输在了没有一个好外公上。

    这,实在是让孩子心里不舒坦啊。

    “二位伯父,朕的岳父大人,眼下在邯郸非常之辛苦,大唐八大炼钢厂,邯郸炼钢厂产量举足轻重,南水北调之工程,所需所有钢铁,朕已经下旨,皆有邯郸炼钢厂产出。”

    这是李根刚刚想出来的对策,否则,房玄龄和杜如晦,真敢让魏征回来。

    他们俩人,都足以让自己头疼了,若是再加上魏征,妥妥的三剑客,自己绝对招架不住。

    赶紧的,大发他们去江南,想到这里微笑着站起身来。

    走到书柜前,取出一副地图。

    “二位伯父,请看这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可否有所不足?”

    地图足足有五尺长,七尺宽。

    铺满了整张桌子,还绰绰有余。

    不得不说,此南水北调工程之地图,彻底成功的让李根转移了话题。

    房玄龄和杜如晦,因何而回来?

    自然便是因为南水北调之工程。

    二人看到圣旨的那一刻,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如此千秋伟业,不仅仅是有幸见证,而且还有幸参与。

    实乃是人生一大幸事。

    房玄龄和杜如晦虽然也有地图,可是他俩所有的地图,和这张地图比起来,那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换源app】

    房玄龄和杜如晦,看着铺满整张桌子的地图,瞬间眉毛胡子一起跳,二人也直接爬在桌子上,仔细观看了起来。

    房玄龄更是将陛下赠予的眼睛,立刻戴上。

    “二位伯父,朕以为,眼下最便捷的路线,应该是扬州和汉口。”

    “若是扬州开工的话,有诸多便利之处。”

    “扬州线路,有大运河做依托,做起来有事半功倍之效。”

    李根的话,让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深深的点点头。

    陛下所言,属实实情。

    “陛下,为何汉口也被陛下选中?”

    房玄龄和杜如晦有所疑惑,既然起始扬州具有诸多有利因素,为何汉口也被陛下给圈了起来。

    李根闻言微笑着开口说道。

    “二位伯父,若是走汉口这条线,虽然道路曲折,工期缓慢,工程量巨大。”

    “可是从长远来看,受益面积大,受益百姓更多,而且在汉口借调长江水,对长江水患的利弊,不用朕多言了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勐然醒悟过来。

    “陛下思虑周全,臣等受教了。”

    “陛下,眼下可有决断,到底从何处动工?”

    房玄龄和杜如晦,齐齐等待李根的最终回答。

    “二位伯父,原本朕想着,待扬州路线竣工后,再开汉口。”

    “如今天下百姓齐齐响应,又有二位伯父鼎力相助,朕以为,汉口亦可同时开工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