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逍遥小儒仙 > 第419章:功德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个问题,直接把在场所有人都问住了。

    一直都说南巡镇抚司的镇抚使,有十三位。

    可是即便到了现在,南方赈灾都快要结束了,众人知道的镇抚使,也就只有十二位。

    “说来也怪,那位神秘的镇抚使,迟迟都没有出现,如果不是李长安所在的那一部,我甚至都怀疑,到底有没有第十三位镇抚使。”

    “他们那一部,也的确独立于另外十二位镇抚使之外,一直都在独立行事。”

    “可这也太奇怪了。”

    一名主事放下碗筷,

    “第十三位镇抚使的手下,好像只有一个李长安,我都没见过其他人。”

    “是啊,不是说一位镇抚使麾下,有十位参议吗?但到最后,我也只看到了李长安。”

    不少人仔细回忆,也都在点头。

    这时有人开口了,

    “我一直都在怀疑,那第十三位镇抚使,就是专门为李长安遮风挡雨的。”

    “甚至极有可能,就是白鹿书院在背后搞的鬼。”

    “不设其他参议,就是为了不让其他人瓜分李长安的气运。”

    “而且诸位也都发现了,李长安在南方行事肆无忌惮,杀人抄家,做得比谁都狠,但依然一点事都没有。”

    “可偏偏其他镇抚使大人一句话都没有,肯定是第十三位镇抚使挡在前面。”

    院子里的一帮人咂咂嘴,都觉得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

    “反正再过几天,什么都出来了。”

    “第十三位镇抚使再如何神秘,也必然会出现在功德碑上。”

    “诸位拭目以待即可。”

    有一个官员突然笑了笑,“我想到一件事,你们觉得,李长安最后拿到的气运,会不会比那第十三位镇抚使还要高?”

    “毕竟都是李长安在做事,那位神秘的镇抚使大人,至今都未见踪迹。”

    其他人脸上也都露出了些许笑意。

    这件事,还真的非常有可能。

    若堂堂镇抚使,被一名参议超过,那还真的是要让天下人笑掉大牙了。

    何止是这些官员?

    整个大晋都被这一次南方赈灾吸引了目光。

    之前南方水患,而后又是百姓动乱,闹匪患。

    影响实在太过恶劣,所以大晋对南方三府,全部都采取了封锁态势。

    但随着南方赈灾的效果越来越好,大晋对南方的消息封锁,也就逐渐撤掉了。

    现在南方三府的一举一动,都被大肆传扬开去,甚至不少其他地方的百姓,还希望自己所在的府郡也闹一次大洪灾。

    这样就有人到那里去赈灾,以后自己的日子就能变好一些。

    毕竟现在南方三府的百姓,在经历了最开始的苦难之后,如今终于迎来了好日子。

    修路修渠,不再是以前的繁重徭役,朝廷不仅发银子发粮食,破旧的房屋也都重新修建。

    甚至还在南方建了一座大坝,以后再也没有了水患之忧。

    和以前相比,简直就是换了一片天。

    而在其中,

    忠勇伯李长安这个名字,也越来越响亮。

    众人都知道,在北方浴血奋战,几乎把命都丢在奉川的李长安,在南方也立下了赫赫功劳。

    为百姓做了很多事。

    只是外界百姓听得更多的,还是传言,很多事情并不知晓。

    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些事的三府百姓,才真正有切身体会。

    民间对李长安,甚至已经有了盲目崇敬的趋势。

    李长安每次出门,每一个百姓都主动上前行礼,还有小孩递上糖果,连带着其他人,也都享受到了如此待遇。

    时至八月,

    南方三府各地最后的收尾工作陆续结束。

    镇抚司各部也在断断续续将地方政务,交还给各地衙门。

    但众人并没有即刻回京,反而向乌山郡集合。

    准备在南方赈灾的最后一地集中,一起回归京城。

    而更重要的是,要等功德碑立好之后,再动身。

    功德碑会供奉在皇城的柱石殿内,享受国运加持。

    而众人在南方获得国运洗礼,获取的气运会更多一些。

    毕竟,这里才是赈灾的主阵地。

    更何况,还有上次突如其来的功德金光。

    大家的心里,总想着兴许能带来好运气,让自己在功德碑上的分量更重一些。

    南巡镇抚司各部,陆续来到乌山郡。

    各地传来的好消息越来越多,在赈灾一事上,众人完成的尽心尽力。

    当地的一系列政务,全都是在监督下,有序转交给衙门,并未发生错漏之事。

    可以称得上是功德圆满。

    乌山郡汇聚的官员越来越多。

    众人聚集在一起,也都越发兴奋。

    只等最后一地完成交接,便可以上奏朝廷,在柱石殿立下功德碑。

    这种激动亢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李长安此时还在新竹郡,回过头看了一眼书房,确保没有东西遗漏。

    封不疑激动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大人,政务交接完毕,我们该动身了。”

    “其他各部,基本上已经到乌山郡了。”

    “好,知道了。”李长安最后看了一眼熟悉的院子,仿佛要将这里印在脑海里,旋即轻叹一声关好门。

    外面,二十一个主事司务,已经整装待发,大家的脸上全都是迫不及待的表情。

    “走吧,去乌山郡!”

    李长安大手一挥。

    众人兴势冲冲跟在李长安身后,登上了云霞宝船。

    “大人,你说我们这次,能不能见到那位神秘的镇抚使大人?”

    路上,封不疑忍不住开口问道。

    其他人也都齐刷刷看过来。

    这个问题,已经憋在他们心里很久了。

    南方赈灾如今彻底结束,这最后一个问题,怎能不刨根问底?

    李长安笑了笑,“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宋思仁对封不疑说道,“功德碑立起来之后,各地文昌碑上就都会出现了。”

    “到时候上面有谁,占了多少分量,一目了然。”

    “你想知道什么都行。”

    封不疑瞥了一眼宋思仁,“还不是你撺掇我问的?现在还不承认?”

    云霞宝船上,顿时一片欢腾。

    来到乌山郡。

    李长安清晰地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紧张兴奋的气氛。

    南方赈灾诸事尘埃落定。

    接下来,就是接受国运的洗礼了。

    是多是少,是好是坏,就这么一招定输赢了。

    邹伯勋将南方赈灾完成的消息传回京城。

    次日辰时,

    大晋各地文昌碑上,纷纷亮起一道光柱,功德碑上的名字一个又一个亮起,闪烁着璀璨的光华,展现在世人眼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