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赛点 > 1241 破局出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般来说,鲍勃的发球就是典型硬地高手的风格,大力平击;但作为发球高手,鲍勃也有压箱底绝技。

    此时,就是拿出绝活的最佳良机。

    于是,鲍勃牺牲速度、选择落点,一发准确无误地砸在T点上,在一区空间范围内,将球场运用到极致——

    内角。

    负责接发球的迪米特洛夫,非常狼狈。

    其实,以迪米特洛夫的能力来看,完成接球,不成问题,脚步移动轻盈、单手反拍灵活,比起高文来说,他在反手位的接发球能够争取到更多击球空间;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发力与控制,击球不稳定。

    在纳达尔对阵费德勒的比赛里,他偶尔就会选择一区内角压制费德勒的反手,然后制造费德勒击球脱拍的效果。

    当然,费德勒击球脱拍,除了单手反拍缺乏稳定性之外,纳达尔的强烈旋转也是重要原因。

    鲍勃的发球,则不具备如此旋转。

    却见——

    迪米特洛夫一个横向跨步,尽管脚步没有完全到位,但单手反拍还是潇洒舒展地迎前击球。

    哗!

    左腿横向滑步,激起一片红土气浪,宛若冲浪一般

    啊!

    迪米特洛夫也意识到鲍勃压制自己反手的发球战术意图,所以跟着做出调整——

    主动下蹲重心,利用小腿的力量扎实地支撑身体;而后,力量自下而上地爆发,转体动作带动起来。

    单手反拍将拍头速度瞬间提升起来,强行发力,尽可能将回发球的质量提升起来,正面展开反击。

    丹田深处,爆发出一声嘶吼。

    然而!

    击球空间还是遭遇鲍勃的发球压制,以至于没有能够完整挥拍、完整发力,网球就已经反弹出去。

    击球效果,差强人意。

    迪米特洛夫的回球弧线,稍稍高了一些,紧接着就可以看到网前的麦克蠢蠢欲动地尝试进行抢网。

    连续小碎步调整,麦克在寻觅机会,但麦克马上就意识到,迪米特洛夫的回球弧线比想象中还要高一些,击球线路也稍稍偏离一些——显然,他也考虑到了网前的麦克,刻意将斜线撕扯角度拉开一些。

    机会不好。

    麦克又重须打破僵局,扰乱布莱恩兄弟的战术布局。

    踏踏。

    高文的大脑保持清醒,整个战术执行飞行坚决,三步再两步,转眼就已经进入发球区之内

    球场,瞬息万变。

    迪米特洛夫的脚步匆匆到位,但脚步没有来得及站稳,于是正手就没有办法发力,只能规规矩矩地击打一拍。

    斜线。

    穿行。

    网球,又重新回到鲍勃的位置,因为迪米特洛夫花费精力在麦克身上,所以击球线路控制得很好,没有给麦克抢网的机会;特别是麦克注意到了上网的高文,有所忌惮,脚步稍稍一顿就错过了机会。

    转眼,鲍勃就必须击球了。

    鲍勃也注意到了高文,但他的临场战术素养和基本技术功底确实不够,尽管想要变化,却想不出应该如何变化也无法执行太多变化,稍稍迟疑,击球就已经出手——

    斜线。

    又又又是斜线。

    和大部分北美训练出身的球员一样,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发力就是最好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鲍勃,发力了。

    连续切换脚步,从反手切换到正手,鲍勃正手发力击球,试图用力量形成冲击。

    但关键就在于:

    怎么冲击?冲击高文还是冲击迪米特洛夫?冲击又试图制造什么效果?

    鲍勃完全没有一个清晰思路,其实,这就是业内人士所说的“球商”,北美训练体系出身的球员确实有所欠缺。

    鲍勃的击球,盲目发力,但缺少战术意图,转眼就已经飞过球网。

    高文,出现了。

    一个跨步。

    一个上前。

    正手,封堵,挥拍,撞击。

    砰!

    高文注意到了鲍勃的发力,同时也注意到了鲍勃的击球线路缺少想法,于是第一时间就横切了一步:

    抢网。

    麦克一直想要抢网没有能够成功,反而是被高文率先抢网。

    网球,直接撞墙。

    还刚刚越过球网,一个反弹,就重新回到布莱恩兄弟的场地内。

    但是,布莱恩兄弟真的那么容易被击败吗?

    显然不是。

    历史上最伟大的双打球员,哪怕不擅长红土,也没有那么不堪,如果底线不行的话,至少网前没有问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