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定河山 > 第九百一十八章 画大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熟知他性格的于明远,这封信来的很及时,直接将曹锐打一个胜仗,为新君献礼的想法,打消得一干二净。还是按照自己原顶思路来。只不过,黄琼虽说没有给予他任何催促,可眼下战局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种漫长的煎熬。尤其是自己分兵偷袭赣州,根本没有上报朝廷

    虽说京中的那位主,根本就没有想过,让他们事事都上报。可这分出一万精锐,又是如此漫长的奔袭路程,这多少让他心中有些忐忑。欧阳善能打仗、善于练兵,他也是知道的。但这沿途所经过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在叛军控制区。虽说都是人烟稀少的山区,可一旦泄露出?

    这一万军马可不是一个小数。尤其是这一万军马,可是天下最精锐四大营。若是这一万军马,全军覆灭在奔袭途中,对朝中的民心军心都是一个严重的打击,甚至有可能撼动那位主,还没有继承的大位。但无论曹锐再怎么担心,可眼下也联系不上欧阳善,能做的只有等待。

    南北两地的战局,眼下基本都打成了胶着。北线的于明远,依靠燕山府周边的屏障,采取防守反击的战术,虽说占了一些的便宜。但却是因为兵力不足,也只能利用北辽不善于山地作战的弱点,与北辽在顺州、檀州、蓟州一线拉锯。至少在当前,是谁也奈何不了谁的。

    于明远手中的兵力,只有南下的北辽契丹铁骑,以及作为步军使用的汉军、渤海军的三成。六万对二十余万,就算于明远在足智多谋,也是无可奈何。而且与当年相比,如今北辽统军将领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精英。同时如今已经弭平内乱的北辽,不是十六国时的前秦。

    如今北辽在燕山府的统帅,能在诸多契丹人之中,被北辽太后重用为统帅。除了两个人之间暗中的关系之外,其能力也是相当的了得。一改原本的全军压上,不分主次全线猛攻,试图以兵力优势摧毁燕山府一线防御的战术。而是稳扎稳打,重点放在了居庸关与古北口。

    女真兵损失余烬之后,调汉军与渤海军为前锋,以契丹铁骑游动四处督战并支援。并派出重兵,把守自己的粮道。如今的北辽,因为迟迟无法打破燕山府,便改变了原有的战术。除了对北面大漠高原,游牧部族作战的时候,还采取传统的打草谷办法,补充行军给养之外。

    已经开始,采取中原王朝的粮食补给办法。因为每次南下,都止步于燕山府外。便是打草谷,要么基本上抢不到什么东西,要么便等于自己抢自己。所以,早在辽景宗时期便开始,学习汉民垦荒种植粮食,以及利用本国大量的骆驼与马匹,采取行军作战后方补给的办法。

    尤其是身为女中豪杰的萧太后秉政之后,一改将原来掠夺的汉民,充作契丹贵族奴隶的传统。以历代掠夺的汉民,以及北辽东京道的渤海人为基础,在东京道大势垦荒,以生产粮食使用。为了鼓励汉民归心并生产足够的粮食,这位萧太后还力排众议,给汉人以平民的身份。

    虽说还有一些歧视,比如汉人与契丹人冲突,契丹人打死汉人只需要赔偿五头驴,或是三匹马,或是三头牛。汉民若是打死契丹人,是必须要偿命的。但相对于以往的牛马生活硬顶着恐怕难以支撑。而且两湖需要一个得力统帅,协调统筹大局的建议,黄琼却陷入沉思。之前调往湖广南路负责军务的人,能力虽说还不错。能靠着少数精锐,手中更多是糜烂不堪的两湖卫军。

    能拖住叛军,在湖广战场的三万大军,也算是人才难得。但对整个战局的掌控程度,却是多少还有些差强人意。不过杨继元主动的提起此事,黄琼却是看透了他的心思。不就是看着于明远在燕山府打得热火朝天,他在京中待的多少心痒难耐,想着到战场上去露上一手。

    黄琼倒是有心,放杨继元出去。可现在身边,实在缺少精通军务的人。为了自己少犯错误,黄琼认为身边,必须要留下一个精通军务的人,以免自己犯什么大的错误。作为最终的决策者,黄琼清楚的知道,自己越是少犯错。只有自己这个决策者越少犯错,才能减少无谓损失。

    在加上这段时日接触下来,黄琼认为杨继元这个人,当初被排斥的致仕,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个人的确才华横溢,眼光也很长远,可这性格也实在太过于倔强,一身桀骜不驯的刺。在你朝堂上不止一次的怼得傅远山下不来台,上来那股子二杆子的劲,就连自己都照怼不误。

    出去督师,打交道的不仅仅是武将,还需要与地方的文官打交道,尤其是湖广南北二路的安抚使等文官。他这个性格再能打,可与地方官搞不好关系。那些龌龊官报复起来,他自己都未必安全不说,甚至有可能葬送整个两湖的战局。关键的时刻,晚送你三天的粮草就够了。

    那些文官,别看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别看不能上阵杀敌。但若是玩起阴谋诡计,整人的手段却是让你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别看杨继元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可在这方面他与他的那些同年差的太多。若是他但凡有点那些手段,也不至于被人排挤的正是好时候便致仕。

    杨继元的年纪,虽说作为低级武官有些大。但是在高级武官之中,却算正是一个武官的最好时候。这个年纪便被排挤致仕,就说明此人的性格,是那种眼睛里面一点都不揉沙子的主。就是自己这个当朝太子,都经常的被他怼得下不来台。这种性格的人,不将他的刺拔光。

    放他出去,不单单是害了他自己,也是害了其他的人,更危害到朝廷的大局。所以哪怕黄琼对他在欣赏,但不能放他出去,就是不能放他出去。除非自己给他挑选出,对他有一定的容忍度,能够包容他臭脾气,又擅长协调的人。或是作为主官,或是作为他的副手之后再说。

    所以黄琼几经考虑,最终还是没有放杨继元出去。哪怕杨继元几乎就差明说了,黄琼对他的暗示,也权当做没有看到。不过被杨继元一而再的暗示,烦得要命的黄琼,干脆给他画了一个大饼。告诉他,等到于明远那边定了胜负,江南战场可以反攻的时候在派他去江南。

    这才勉强,让他消停下来一些日子。不过虽说得到了黄琼给画的大饼,杨继元也知道这位新君,至少有一半在忽悠自己。等到北面战局定下来?鬼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于明远以六万人马,抗衡北辽二十多万大军,能保住燕山府一线就不错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