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 第4章 王伦的军制构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夜,王伦想了很多。

    梁山目前的现状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大,一个武艺超群的老二,三个水平低微的小弟。若是四平八稳时还好,就怕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容易引起变化。

    人心隔肚皮。现在说好的义气,真正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谁也说不好谁。远的不说,陈桥兵变之前,谁也不能说赵匡胤不忠于周室。但当黄袍加身的一刹那,形势便已发生了变化,那时便绝无改变的可能。

    真到那一天,林冲振臂一呼,可能很多人并不会从心底里赞成,但真的和其正面硬刚,王伦想破脑袋也不认为会有这种义气的兄弟。

    对后世管理出身的他来说,最不可信的就是人了。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要做的事,一是招募大量的新人,以冲淡林冲一家独掌兵权的可能;一是建设良好的制度,用体制的力量来约束人。

    对前者,他已经有了一些脉络。

    当然,后者是目前最可行、也最迫在眉睫。

    由于宋朝帝位是太祖皇帝陈桥兵变所得,所以对掌握军队将领的防备甚深。如果说杯酒释兵权是奠定了军队归皇权的基础,以文制武、兵将互不知则是宋兵积弱的直接体现。大风小说

    要说经济待遇还可以的话,那么宋朝军人政治待遇上可谓是一塌糊涂。

    首先,宋朝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的长官一般由文人担任。

    其次,当时,当兵竟被作为一种刑罚,谓之“充军”,《水浒传》中多有描写,各位英雄落草之前多有被刺字配军经历,对阵之时经常被蔑称之为“贼配军”。

    狄青是北宋名将,因屡立战功,后官至枢密使,这已是宋朝武将能获取的最高官职。放眼赵宋一朝,武人出身而官至枢密使者可谓寥寥。这既是狄青人生的巅峰,也是一代名将悲剧的开始。

    狄青进入权力核心机构后,遭到朝臣们的蔑视。王尧臣曾讽刺道:狄公脸上的那行涅文啊,自从做了枢密使,就愈显得光明鲜亮了…

    同为枢密使的韩琦以进士出身,也是打心底看不上狄青,对同僚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更不堪的是,韩琦有次宴请狄青,一名歌妓趁着酒酣向狄青劝酒说:“劝斑儿一盏。”一个歌妓都敢当面讥笑当朝名将,可见行伍出身的人如何被轻视了。

    另外,卖油翁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写下此文也并不只为论述“唯手熟尔”,仔细品味,其对武人的轻视在字里行间也有不经意的流露。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云,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这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展现,本着“崇文抑武”的国策赵宋朝,武将的地位是非常低贱的,无论打过多少仗,杀过多少敌人,都没有用,只有考中进士者,才是真正的英雄!

    这样满朝士大夫文人看不起行伍出身的狄青就不难理解了,哪怕你官拜上卿也不行,蔑视是骨子里的。是王伦之后的动作却耐人寻味。

    他先是把七百多喽罗进行筛选,身体强健者编入战队,名曰战兵。最后挑出五百人,编为五都。整个山寨,计有马匹八十三,编为一个马军都;步兵三百人,编为三个步军都;水军一百人,编为一个水军都。这部分的力量将是梁山目前的主力,也是交由林冲管理的人员。

    林冲新来,竟然一下子掌握了梁山主力部队的训练,包括生杀大权,这让他油然生出知遇之情、信任之感。

    只是三十个识字的喽罗划归杜迁麾下,这些人将在杜迁的培训下为各战兵部队的军政人员,接下来扮演的将是各部监军的角色。这样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战兵的独大。

    拨一百人交与宋万,这是脱离于战兵之外的力量。虽然目前看来弱了些,但是聊胜于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也让宋万独掌一军。

    因为梁山向来都是王伦一言而定,现在各部又切换成各个职责明确的单位一时比较乱,倒也无人置疑它的指向,包括林冲。

    随着王伦构想中未来上梁山的好汉越来越多,当按照他们的能力分别进入七司后,权力最后肯定会被越来越稀释,最后各司实现集体领导。

    这样,武力值偏弱的杜迁、宋万、朱贵作为创业元老,总能在后勤、装备、政工、情报等重要的文职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三人可是他的小弟,他自己的权力也将因此而固化。

    英勇善战是一回事,武人专权又是另一回事,这种事可不能落到王伦头上。

    听王伦阐释完军制的构想,林冲是个识货的人,首先由衷地赞叹:“哥哥果然深谋远虑,长此以往,梁山诸军必将井井有条,想不发达都难!”

    他在体制内浸淫多年,自然比杜、宋、朱三人更快明白新军制的意义,只觉得比较一下,东京的三衙也不过如此,哪有王伦的军制来得简洁明了但又蕴含着极丰富的生命力。

    而对于设马、步、水三军的做法,他也是极力赞同。冷兵器时代,马军绝对是战场的主力,当然其用法和步兵截然不同

    梁山四面环水,所以水军的作用甚至超过步兵。提前按照各军种的属性分门别类分别训练,自然很符合现状。王伦眼界如此宽广,怪不得梁山会如此兴旺,所以他的这一声“哥哥”叫得很是衷心。

    不过王伦却浑身哆嗦。满打满算,他的年龄要比林冲小不少,被一个可以做哥哥的人喊哥哥,感情上一时半会还很难转过来。

    当然,宋朝时期的“哥哥”称呼,跟“兄台、兄长、兄弟、大哥”之类的称呼一样,是相互之间称兄道弟的通用叫法。

    宋人喜欢这么叫,一则拉近彼此情感距离,二则抬高对方逼格,三则肯定对方地位…跟血缘关系毫无关联!和年龄的关系也不大。

    风俗如此,王伦只得硬着头皮做了几位年龄上可以做他的大哥的小弟的大哥。

    其实心里怎一个爽字了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