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明朝土皇帝 > 第89章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寡妇村迁移的速度很快,快到出乎陆十二的意料。

    在陆十二的预料当中,郝凡五郝大知县肯定会同意往陆家庄迁移一些寡妇,但是那些寡妇们是否愿意可就不太好说,可能最后也就是有百十个妇人愿意搬到陆家庄来居住。

    可是陆十二怎么也没有想到,吴班头的一番屁话,直接说动了整个宁阳县大大小小十一个寡妇村,加一起足有六百多个妇人搬到了陆家庄。

    忽然多出来六百多个寡妇,这已经不是“寡妇门前是非多”的问题了,而是陆家庄以及附近一些村庄的很多男丁和一些搬过来的妇人们在双向奔赴——陆家庄和附近庄子的一些男丁们家里有地,兜里有钱,而有些妇人们也受够了原本无依无靠的苦日子,想有找??可以依靠的肩膀。

    这种双向奔赴不能说是干柴遇烈火,却称得上是一拍即合。

    但是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问题:自南宋兴起的那套贞洁牌坊理念和蒙元时过度开放的民风彼此冲突,而大明朝又没有一部完善的律法来规范这个事情。

    说句难听点儿的,那就是大明朝早期的道德观念甚至都有大量蒙元道德观念的残余。

    比如说著名的收继婚。

    蒙元的收继婚算得上是草原的传统,有父死子继和兄死弟承两种方式。

    前者是父亲死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小妾,后则是兄长死后,弟弟可以娶嫂子。

    这种收继婚的观念在江南一带还好一些,毕竟南宋再怎么怂送也坚持了一百多年,蒙元占据江南的时间也不算太长。

    可是在沦陷于金、元之手几乎两百年的北方尤其是燕云十六州地界,虽然也没人能接受父死子继的收继婚,但是兄死弟承的收继婚却相当有市场。大风小说

    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其实并不明显,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太多人关心。

    但是背不住有陆十二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一门心思想给朱重八朱皇帝和大明朝廷添堵的角色搞风搞雨。

    像这一次寡妇村的妇人们搬到陆家庄,然后和陆家庄以及附近几个村子男丁双向奔赴的事儿就是如能再找到能对她们好的丈夫,倒也算得上是好事儿。”

    郝凡五脸色微沉,低声喝斥道:“官府不是不愿意这些妇人们改嫁,只是鼓励守寡的妇人们改嫁,涉及到一切胡礼是否能悉禁勿用的大事。”

    “朱六爷”同样皱着眉头说道:“咱在京师之时,曾听教咱读书的先生说过,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并不仅仅只是说为人之气节,同时也是说妇人贞节,倘若朝廷鼓励守寡妇人改嫁,这事儿……”

    陆十二忍不住撇了撇嘴,说道:“看起来,教六爷读书的这个先生水平不怎么样儿——程颐曾经称赞其父“嫁遣孤女,必尽其力”,可见程老夫子自个儿是认同寡居妇人改嫁的,却不知教六爷读书的先生怎么就能曲解到鼓励寡妇守节上面。”

    说起来其实挺好笑的,自南宋以后,读书人一边喊着程朱理学是正统的圣人学问,一边将程朱理学当中的“存天理、灭人欲”还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曲解到完全跑偏的程度。

    其曲解跑偏程度,甚至不亚于“闭门造车”和“人尽可夫”这两个成语。

    这倒也是读书人的本事。

    陆十二觉得,这种曲解能力甚至足以让某个总是劝人考研的家伙在明朝上大分小说

    瞧着“朱六爷”一副怀疑人生的模样,陆十二忍不住再次撇嘴,嘲讽道:“那些个犬儒做学问的本事没有,但是欺压妇孺的本事不仅有,而且很大——打不过金兵、元兵,治不了国,平不了天下,难道还管不了妇人改嫁不改嫁?总之是要先挑一些妇人的错处,好证明他们不是那么废物。”

    “至于什么圣人学问,总是挑对他们有好处的来说,没好处的就不说,实在不得不说的就曲解其意,不过就是欺负普通百姓不识字罢了。”

    想了想,早已试探出“朱六爷”和郝凡五为人性格以及底线的陆十二决定进一步添堵试探:“学生敢问六爷和县尊:一个君主是否圣明,一个朝廷是否强大,是由寡居守节的妇人数量决定?还是由天下百姓是否吃饱穿暖决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