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假太监:从攻略贵妃开始 > 第二百零四章 富人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算一年半载下不了山,老王家也不至于饿肚子。

    自家不还有几亩瘦田么?

    耕种两季,总能出点庄稼。

    王大梁没事干,也能去打打猎弄些吃食不是?

    临出门时,王大梁一拍脑袋道。

    “哎呀呀,差点忘了。”

    “张管事可是交代了。”

    “让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都去。”

    “矿上管饱呢!”

    “东宫做事讲究,绝不少给一枚铜板。”

    老娘翻了个白眼嗔怪道。

    “那你还不赶紧去?”

    “叫上你二大爷,三伯他们一起。”

    “有钱一起赚嘛!”

    其实老太太没明说的就是。

    自家吃独食也不成呀!

    真要是大半年没进项。

    左邻右舍断了顿,自己家还能袖手旁观不成?

    山里人朴实,却也有自己的智慧。

    大家都赚些钱,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嘛!

    到了下午时分,小东山煤矿热闹的不行。

    原本不过一百多个矿工。

    一招呼,顿时多了十倍。

    山上山下就像过节一般。

    就连东宫的兵马,都派来维持秩序和记账了。

    哪怕有三两个油滑之徒,看到全副武装的男兵、女官。

    谁还敢偷奸耍滑讨不自在?

    小东山不临河,好在山下就有一条大道。

    飞燕城哪有那么多马车?

    总不能把好好的战马弄去拉车吧?

    平白折损了,还不得心疼死?

    不过,城里多的是车马行。

    自家有马车,单干的散户更多。

    直接租车就是了。

    煤炭生意原本就是暴利。

    区区车马费,东宫掏得毫不心疼。

    到了第二天早上,城里的马车就不是空车来了。

    煤车里垫上松枝柏树叶,装的满满都是渔货。

    这还是没有挑拣过的。

    杨辰供给给东宫的,哪有功夫去选?

    他也不在乎那点。

    城里之所以价格不等。

    主要是想让卖鱼的女工能多赚点。

    矿上的百姓们开心坏了。

    管事张大木拎着铁皮喇叭站在车上喊。

    “都听清楚了!”

    “辽人要来啦!”

    “长公主殿下,担心大家伙儿没有吃食,日子过不下去。”

    “才亏着钱给大家送鱼来!”

    “不管有刺耳没刺儿的,都不许挑,一箩筐一箩筐的过秤。”

    “你总不能买一斤回家吧?”

    底下的百姓哄然大笑。

    傻子才一斤斤的买呢。

    一箩筐不过百斤。

    谁家不得买两三筐回去?

    有余钱的,甚至打算去买些食盐。

    多弄些鱼腌了烘干。

    炖咸鱼,不比盐花子煮青菜萝卜好吃?

    干鱼挂在屋梁上,放一年都不会坏吧?

    七文钱一斤,自家种的粮食都没这么便宜。

    山田产量低嘛!

    整筐买还用得着挑么?

    好的孬的,不都有了?

    到了第三天。

    驾车拉煤的老朋友大栓子,就特意把王大梁拉到一边。

    “哥,好消息,城里的盐价便宜了一半,只要二十文一斤啦。”

    “你家要不要腌鱼?”

    “要的话,我给你捎点?”

    王大梁叫了声,“好兄弟,你等我一下。”

    他转头就跑,很快又跑回来了。

    瞅瞅没人注意到哥儿俩,他掏出几块碎银子塞进栓子的怀里。

    “栓儿,我们几家要一担盐,多的几文钱,你也拿去买点鱼!!”

    “听着,别跟哥客气。”

    “都是苦哈哈。”

    “哥一天黑得跟耗子似的,可哥比你赚得多。”

    “回吧!”

    栓子张张嘴,没来得及说话。

    王大梁已经扛起扁担箩筐上山去了。

    他每多挑下来一担煤,就多两文钱呢。

    谁愿意闲着?

    大栓子原本是想免费帮一把的。

    结果还多了十文的跑路钱。

    这已经不少了。

    人家大梁哥山上山下要跑五趟才赚得到。

    他驾马车是个轻省活儿。

    每月赚的钱,却赶不上王大梁的一半儿。

    这是没办法的,他的身子骨不行。

    好吧,大梁哥,兄弟收下来。

    下趟就给你运来。

    又过了两天,大栓子再次找到王大梁。

    “哥,新麦子降到九文一斤了,你要不?”

    王大梁吓了一跳,还以为他开玩笑呢?

    “栓儿,别闹!”

    “九文一斤,那些掌柜的,还不得跳黄江?”

    栓子笑道。

    “是真的,低价鱼给闹的呗!”

    “那帮生儿子没屁眼的粮商,听说……亏惨了。”

    “粮食一天一个价的往下跌啊!”

    “还别说,真有跳江自杀的。”

    王大梁信了。

    他咬牙切齿地地骂道。

    “死得好!”

    “那群王八蛋,卖一两四五一担的时候,咋没中风死呢?”

    想了想,王大梁给栓子出了个主意。

    “栓儿,你是自家马车,跑不跑随意。”

    “干脆,你给咱村里买粮食得了。”

    “你这大马车,一趟能拉三十担吧?”

    “一天跑三五趟,才赚多少钱?”

    “人吃马嚼就得花掉一大半儿。”

    驽马要出大力气,须吃杂粮精料,不然得掉膘。

    “我们给一百文一趟整的,你回头,还能稍几车煤回去。”

    大栓子劝道。

    “哥,整村买,还不得几百担?”

    “要不等两天?”

    “没准儿,还得便宜一两文呢?”

    王大梁实在,他觉得这个便宜,已经够大了。

    “不不,就这个价,抓紧买。”

    “你只管送吧!”

    “直到大伙儿不要为止。”

    不要才是傻子呢?

    往年冬天,啥时候的粮价低于一两银子一担的?

    今年得亏东宫的鱼便宜。

    硬是把粮价砸了下来。

    还逼得那些囤积居奇的家伙进退不得。

    跳河的,多半是跟风的小粮商。

    他吃进的时候,恐怕就一两一二了。

    现在倒好了。

    哗啦一下,老本儿都折进去了。

    如果是借的钱呢?

    不就得自寻短见?

    至少,还能让家里人瞅个机会跑路。

    那帮放高利贷的,可不好惹。

    王大梁的老实,反而让陀螺山的人赚了一把。

    因为,九文钱一斤的新麦子,确实算探底价格了。

    这个时候,户部、东宫都开始纷纷吃进。

    就连杨辰都买了十万担新麦子存起来。

    这东西比银子保值。

    哪怕民间存量再多,总是有个极限。

    辽军一旦围城太久,水陆不通。

    东宫的渔货送不进去,粮食还不得涨价?

    人总不能顿顿全吃鱼吧?

    几天后,粮价就在一两左右一担了。

    陀螺山的百姓,包括跑运输的大栓子都觉得赚大了。

    精粮都跌到底,杂粮就更不用说了。

    他倒是买了不少囤起来。

    人吃马嚼的,每天消耗可不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