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昏君模拟器,开局提审袁崇焕 > 第四十二章 廷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暗中部署了各项军事安排。

    崇祯开始了自己对大明的内部整合。

    在明朝帝制之下,整合的第一步当然是重新选拔内阁,分配九卿官员。

    许多网络史家总认为崇祯被文官政府架空,导致其越往后越是做啥啥不成。

    其实只要他们看过崇祯传,就能发现崇祯朝效率低下,肇始于已巳之变之后的这次朝堂环节。

    崇祯因为袁崇焕案,迁怒于东林大佬钱龙锡,差点一怒之下也将他杀头。

    同时崇祯开始被网络史家附身,怀疑朝堂被东林党把控,故意架空自己。

    把准了崇祯想清理党人的心理,礼部侍郎周延儒、温体仁结成政治同盟,将原本有望入阁的钱谦益与东林党和?韧⒔跻挛狼3镀鹄础

    激怒之下,崇祯将钱谦益也赶出朝廷,周延儒和温体仁则如愿以偿,相继入阁。

    在这两个大搅屎棍的努力下,崇祯朝从此永无宁日,刘宗周、文震孟、黄道周等人同其针锋相对。

    朝堂之上,已经没有人留心于政务。阁臣和七卿的素质也不断沦陷。

    崇祯授意王永光上呈秘密名单,用意就是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在此之前,任命阁臣和七卿都需要全体官员议论后定出名单。

    这种制度下,廷臣当然要结党。

    如果自己在任犯错了,同党可以控制舆论导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自己下台了,同党可以把自己举荐回来。

    崇祯对此当然不取,谁对自己忠心,谁有什么样的能力,自己早就门清了。

    当然,崇祯行事还是缓和的,对自己要卸下的重臣,都是采取亲自劝退的方式,也给足了待遇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如今在殿内听着王永光宣读名单的人,比起原来廷议的人数少了一小半。

    “擢成基命为内阁首辅,钱象坤为次辅,加文华殿大学士。”

    “擢王永光、周延儒、徐光启为武英殿大学士,同兵部尚书孙承宗一并入阁。”

    “徐光启兼任工部尚书,钱象坤兼任刑部尚书,毕自严任户部尚书,何如宠仍任礼部尚书。温体仁转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留在殿内的大臣听到任命,都面面相觑。

    还有最重要的吏部尚书呢?

    但是已经宣读完了的王永光此时却是鼻观口,口观心,默不作声,只等着皇上发话。

    崇祯清了清嗓子,先是勉励了一下在场群臣,让大家接下来好好干。

    然后宣布了一项关于内阁重臣和七卿的新政,那就是以后这些人的任命直接由皇帝和吏部尚书商议。

    群臣当然可以有异议,但也就是仅供参考而已。

    在场众臣工又是大眼瞪小眼。

    不过,这里面要么是性格温顺如成基命、钱象坤、何如宠。

    要么是城府深厚如温体仁、周延儒。

    都不是那种会当面廷争面折,无所回避的诤臣。

    因此在无人发表意见的情况下,这次原本极为重要的廷议便草草收场。

    只有温体仁一个人被崇祯留了下来。

    “长卿(温体仁字长卿),此次廷议过后,恐怕都察院内部,要给朕找不小的麻烦啊!”崇祯先打了个哈哈。

    温体仁对自己被任命左都御史还是一头雾水,此刻听到崇祯这么说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只是含糊道,“圣裁如此,科道官只能从旁匡正,怎敢质疑圣意”云云。

    “唔,说得不错。”崇祯点头。“长卿,你知不知道朕为什么让你当这个左都御史。”

    温体仁也在纳闷这个问题,索性先从历史经纬这种标准答案开始扯起,“洪武设立都察院,是为了监察百官,想必陛下是忧心于吏治腐败,因此委臣以重任。”

    “臣必当勤恳报国,勉励各言官大胆进言,为国分忧。”

    崇祯摇头,“错了,长卿。”

    “朕让你去都察院,不是让你去监察百官的,而是让你去监察都察院的科道官的,你可明白?”

    “啊这,”温体仁心中一惊,“陛下,臣确实不明白。”

    “不明白?就拿这次朕收回了大臣们廷推的权利,言官们当然是要积极进言,指责朕违背祖制的。”

    温体仁犹豫道,“陛下,原本制度,确实也是廷推之后,您有权力否决。但至于完全收回廷推之权,确实”

    崇祯打断道,“换句话说,长卿,你比周延儒年长吧?”

    温体仁道,“惭愧,臣确实痴长玉绳一旬有余。”

    “虽然你们年龄有差,但是周延儒已经入阁,你却还在纶扉之外,实在是令人看不下去啊。”

    崇祯突然靠近温体仁,逼得他往后退缩,“但是朕现在告诉你,只要你在都察院管住那帮乱咬的文官,莫说入阁,就是首辅也能做得。你现在还明不明白?”

    温体仁心思电转,哪里还能不知道这是一生可能也就一次的大机缘来了,连忙叩首道,“臣明白了,明白了!一定为陛下办成此事。”

    “好!”崇祯又坐回原位,“但是有一条,朕要下的人,你就为朕下掉,朕要保的人,你不能动,你明不明白?”

    温体仁郑重道,“臣明白!”

    崇祯盯着他看了一会,此时当然还不知道温体仁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只能以观后效。

    将温体仁打发走,崇祯又叫来王承恩,去了一趟吏部。

    来到吏部的文选司,这里才是崇祯整顿吏治最重要的目的地。

    之前改选内阁和九卿,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历史上党争重演,一方面是为了让其构成变为不敢反抗自己和不想反抗自己的人。

    还有一方面则是借机将王永光顶入内阁,空出吏部尚书这个职位。

    六部本来就直属于皇帝,去掉尚书后,崇祯更加可以直接插手吏部事务。

    当然,崇祯也可以不这么倾力倾为,直接任命一个新的吏部尚书,然后慢慢等他执行自己的改革政令。

    只是这中间,必然有意见的分歧,也必然有执行的变形。

    更不要说就算崇祯等得其完成,此刻风雨飘摇的大明也等不起。

    直接进入文选司,这个主管大明文官升迁考功的核心部门。

    崇祯这次,要完全改变文选司评价标准,更要彻底改善其工作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