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哈利波特之晨光 > 第二百五十章 twist zone(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西弗勒斯和龚塞伊一起来到了黎塞留图书馆的“深蓝”厅

    既然人类发明工具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自己的劳动,那么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代替棋手般,代替人类法官进行审判呢?

    好好看着那个穿着黑袍的“收银员”,他看起来像不像是个机器人?

    近代信托虽然是在英国确立的,后来传到了美国,但信托的最早发源地却不是英国,而是2000多年前的罗马奥古斯都时代。

    而且这个制度一开始存在的目的是因为皇帝们担心妇女们毁倍教士们引诱成为女执事,将自己的财产捐给教会,于是他们设立的法律,只允许60岁以上的女性成为女执事,同时对转移财产严加限制,以便保证家族利益不会被忽略。

    不过这项法律很短命,在颁布的同一年就被废止了,教士们严厉批评了皇帝们对教会接受遗产捐赠的种种限制。明文禁止往往容易惹来抗议和蔑视,然后就有了秘密信托制度。

    这种秘密信托与古典信托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或者这样说,奥古斯都之后的信托是中产化的,并不服务于原本的目标,而是为了保护无能力者。

    信托都需要进行遗嘱认证,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折磨,而秘密信托则省略了这个步骤,诸如情人、非婚生子女或者别的什么隐情的人,立遗嘱的人将遗产留给一位值得信任的委托人,这个人是值得相信的朋友,由他来执行不公开信托的收益对象。

    比如一个老富翁,他有个十二万分彪悍的妻子,还有五六个如狼似虎的儿女,同时他还有个小他二十多岁柔弱的情人,以及他们所生的私生子,他就会找个信得过的人将自己财产的一部分托付给他,让他保护自己的情人和孩子,避免他们掺合进家族遗产大战里面去。他们或许分到的财产不多,却能保证维持中产的生活一生无忧。

    即便是一个妈生的,兄弟姐妹们也会要求做亲子鉴定,确保大家都是父亲的亲生孩子,那时候没人管母亲的感受的。

    这是技术发达了,以前还会请侦探进行调查,故事比电视播放的家庭伦理剧还要离奇。

    巫师世界也是有信托的,马尔福家发给所有曾经追随伏地魔的纯血贵族的战争孤儿们的就是,但伏地魔留下的钱肯定不只是马尔福家族运营的那一点。至于哈利的情况比较特殊,即便波特家在古灵阁有很多金币,也没人能碰它们。

    近代公开的信托,英国和美国也是有区别的。

    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选择制度的时候国父们就没有选择英国的衡平法,而是罗马万民法。

    虽然有人说衡平法就像大法官的步幅般飘忽不定,但信托制度却是衡平法的最大贡献。在弃妻衡平案里,当丈夫破产,债权人要收走房产时,如果丈夫已经办理过了不可撤回信托,那么债主是不可以将丈夫的房子收走,并且将妻子赶出去的。

    这是衡平法所有权转让的特征,即便丈夫已经破产了,这部分算在不可撤回信托的资产已经属于别人,委托人和受委托人之间的转让关系类同普通法,而受益人的第三任并不属于普通法保护和调整的范围。

    当受益人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他可以向法官起诉受托人,这是普通的英式信托。

    2000年后普遍存在的可撤回信托是该死的美国人发明的,因为没有衡平法,所以他们的信托无法用英国的模式。普通法认为信托是不可以撤回的,但是美国的联邦和州都有立法权,在《信托统一法典》颁布之前信托制度不是由联邦,而是州政府管辖,各州的信托规定虽然有共通之处,却依旧属于各州独自管辖,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监管漏洞,甚至导致了1907年的“大休克”。

    1906年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华尔街之熊杰西·利弗莫尔通过做空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股票大赚一笔。从1902年开始,美国铁路和重工业发展势头猛增,大量欧洲资本通过短期信贷涌入美国市场,从中牟取暴利。

    即便大地震后人们对美国经济重振依旧信心满满,尤其是旧金山重建需要大量资金,巨大的市场诞生了一个新的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它享有很多商业银行不能经营的投资业务,而且资金都是私募的,极其缺乏政府监管,这导致信托公司可以没有限制得吸纳社会资金。

    不只是想给儿女们买保障的父母,连民间有点小钱的中产阶级也在往里面投钱。

    本身信托比存银行的优势便是回报高,它会让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有钱,并且不用担心本金的问题,理论上受托人要像对待自己的钱一样对待客户的钱。

    理论上。

    然而1906年的时候,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信托公司作为抵押,投在了高风险的故事和估计也是破落得没边了才嫁给一个钢铁大亨

    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金钱的概念停留在没有钱就无法维持他们的生活,美国铁路缔造者的女儿安娜·古尔德与伯尼·德·卡斯泰兰结婚了,他们过得还算不错,至少她没有被孟德斯鸠家的某位高贵的夫人骂,说她是个“丑恶的美国佬”。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贵族把猎取嫁妆的目标扩大到了整个美洲,整个20世纪20年代,纽约第五大道的亿万富豪都把自己的女儿往巴黎送。

    平民大概觉得这是大权贵和大资本家的完美组合,实际上名门大户一如既往表达他们的不满,尤其是财富凌驾于出身上的时候。

    豪门世家最清楚家业衰败比家业中兴容易,但他们从来不像现在一样害怕社会地位和被人遗忘,他们将财富称为社会地位升降机,这种认知迫使他们不得不从坐吃年金,向高级管理人员过度。

    因为贵族传统而古老的封闭,贵族小姐只会和贵族少爷结婚,当贵族少爷为猎取嫁妆和美国来的富豪千金结婚的时候,这些贵族小姐就开始因为缺乏合适的配偶而面临尴尬的窘境了。

    有人会降低标准,像苏珊娜的母亲一样和文化人结婚,也有人直接保持单身,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很有可能一间巴黎医院的助产士是一位侯爵夫人。

    贵族的权力虽然没有在法律中体现,他们的头衔却因为拿破仑登基而恢复了,当然只是头衔,旧时代的贵族不服兵役,这是他们的特权,并由此衍生出其他特权,而现在他们也在往军界发展了。

    等苏珊娜过了适婚年龄年轻人的圈子里也开始流行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了,他们的圈子甚至跳出了大资本家和文化人,这使得他们不得不降低了生活的排场,还重新整合他们的财富,比如卖掉维修起来异常昂贵的城堡。

    大资产阶级的女儿都能被骂成那样,“工薪阶层”的女孩儿就更别指望听到好话了。比起美貌,他们更看重妻子的能力,能不能帮他们完成家族的中兴,比如进入先贤祠什么。

    除了是拿破仑基金会的成员,苏珊娜还是贵族协会的成员,这个协会的目的是将维护贵族阶级的传统道德标准和商业世界规定的成功统一起来。

    之前有一个名叫麦道夫的华尔街商业信托投资人,希望扩展在欧洲的业务,他聘请了几个年轻的贵族做合作对象,指望和美国那边一样,通过权贵们广泛的人际关系招揽客户。

    他找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对于这个“金融界的巫师”苏珊娜并不信任,她还是相信“祖传”的基金会。

    不论波拿巴分子分裂成什么样了,还是有人忠于拿破仑的,他们会妥善处理拿破仑留下的财富,当然也有可能他们还在想那笔拿破仑从莫斯科劫掠的那笔财富。

    其实大到国王临终任命的托孤大臣,小到给法老、贵族看守陵墓的守墓人都是属于信托(trust),美国的可撤回生前委托被称为被动委托(baretrust),这种委托在英国贵族圈视为不成立信托。

    至于“美式信托”的监管,美其名曰联邦和州双重监管,事实上有人正在钻空子,怎么将委托人变成受托人,有人还出了一本书,叫《如何规避验证》,出书印刷了250万册后作家就跑到爱尔兰去了。

    他没有犯法,也不是收受贿赂的高官或高管,美国警察想抓他都不行,税务机关只好以偷税的名义起诉他。

    长辈临终要留遗言把资产交给信托公司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拿去挥霍,虽然信托给的回报不低,但一次只给一点,不能一次性随意挥霍光,那种被人管束的感觉其实很糟的。

    一朝从云端摔下来感觉可不美妙,美国是有福利,不过底层的福利本来就少,还有轻罪制度搜刮,外加一个“天才”法官问你为什么不出去工作?还问你为什么要让女朋友蹭吃蹭喝。

    这就是为什么“贵族”别和平民抢的原因,学生时代的友谊相对纯洁,就算不找到人合伙开公司,找个信得过的人理财也是好的。

    有情有义的人不好找,拿破仑一开始是的,后来他也和那些飞黄腾达后,就把原配弃了的寒门子弟一样了。

    别的平民或许不需要生个儿子继承王位,他确实有这个需求的,要说他完全冷血无情也不尽然,毕竟是约瑟芬在他外出打仗的时候惹事。

    小的时候,我们看童话故事,总爱嘲笑国王。

    在开罗暴动后,波拿巴出了一则告示,其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与我为敌的人,无论现世或死后将无容身之所。

    即便在他死后五十年,喜欢考古的法国贵族们到了埃及,当地人还是对他非常崇拜。人们称呼他为克比尔苏丹,意思是火之苏丹。

    白日梦恐怕都没有这么不可思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