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哈利波特之晨光 > 第六十三章 “过河拆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根据乔治安娜从波拿巴那里听来的“故事”,莫罗和拿破仑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共和派将领的问题。

    刚从旧制度解放出来的军队其实依旧遵循着旧时代的制度,要听首都传来的命令,以前是国王和重臣,到了莫罗和拿破仑所处的那个时代则是督政府,莫罗延误了不少战机。

    他在6月1日的时候就已经到达莱茵河畔了,但他一直在莱茵河左岸活动,一没有修建浮桥,二没有与松布尔马斯方面军保持联系,等大军过河之后,他在诺列斯海姆战场上等了8天,最后才决定朝着多瑙福尔特方向前进,这时他还没有和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取得联系。

    莫罗打算过河也不是他自己决定的,而是等到了督政府的命令。渡过莱茵河这种河流是非常困难的军事行动,必须速战速决,莫罗准备6月24日渡河,他让德塞乘船率领2500人在6月24日凌晨先攻占厄尔连莱茵岛,早上又占领了克耳,黄昏的时候才开始架设浮桥,一直到25日中午前浮桥才架设完毕。

    如果他在24日午前就把浮桥架设好,查理大公是在6月26日获悉法军在克耳附近渡河的,如果莱茵方面军三个军团和预备队组成的7万兵员能在26日前到达右岸并推进,那么就可以出其不意得生擒和击溃散步在沿河一带的奥地利师团,取得辉煌的战果。结果莫罗给了查理大公反应的时间,他带着24个营的步兵和29个连的骑兵赶去支援上莱茵方面军。

    过河的时候莫罗分成了三个队伍,圣西尔率领2万人在莱茵河左岸,4万人在右岸,还有1万人留在上莱茵河,查理大公率兵打的就是上莱茵河这一万人。三条不同的作战路线6个侧翼,侧翼是最薄弱的部分,所以它们需要掩护。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尽可能减少侧翼,莫罗这支部队只有一个侧翼有掩护,如果不是因为费里诺将军逆莱茵河而上,趁机占领了那两个可以容纳六千人兵营,有了工事可以依仗,否则就这么在野外遇到了查理大公的军队和上莱茵方面军的夹击,他这一万人就要被全歼了。

    德塞这个时候也带领他的兵团向腊施塔特推进,当时奥地利的拉土将军刚好率领两万五千人从曼海姆到达腊施塔特,可是圣西尔听说敌军从曼海姆向上莱茵前进时,他便立刻沿着莱茵河左岸跟踪,经过克耳桥进入弗罗伊登施塔特,占领了一些分布在克尼比斯的多面堡,然后通过整日激战强渡穆尔克河。

    圣西尔为什么不趁机攻占腊施塔特呢?只要占领了腊施塔特和普福尔次海姆,就可以孤立菲利普斯堡和曼海姆,并截断敌人和内卡河的联系,他们的这种打法让查理大公和拉土尔胜利会师了,这使得查理大公有四十四个步兵营和八十个骑兵连,这让他有兵力在厄特林根和通往克耳的三条交通要道上布置兵力。

    这次没有办法获得督政府的命令了,莫罗开始“擅自行动”,原本查理大公打算7月10日进攻莫罗,7月9日莫罗命令圣西尔率先出击,打败了卡伊姆并在内卡河上打退了萨克森兵,大公知道这个战斗后让自己的中路和右翼攻打德塞,德塞坚持了大半天,一直到傍晚才退到新的阵地,查理大公怕孤军深入,被圣西尔截了后路,于是开始撤退,并派兵补充曼海姆和菲利普斯堡的宿卫。第二天因为遭到圣西尔的追击,查理大公继续撤退往斯图加特,并在那里渡过了内卡河。费里诺那边他控制了金济格河畔,越过了黑林山,这才将莱茵河和黑林山区域的敌人完全肃清

    儒尔当也是个听命令行事的,他一没有下令占领乌尔姆要塞,二没有和莫罗会师,留下马尔索将军三万人防守各个要塞,自己就率领五万人深入德国腹地,沿着围绕萨克查的图林吉亚山脉边缘前进,就此离开了多瑙河,7月21日前卫到达施魏因富特,司令部26日到达。

    而这个时候莫罗整个战场到处找来由马塞纳接着指挥,莫罗有序得撤退了,还带回5000俘虏,而拿破仑则在北意大利取得一连串的胜利,说好的两方面军配合进攻奥地利变成了拿破仑一个人作战神速,最终拿破仑将巴黎的政客们衬托得黯然失色。

    皮埃蒙特不需要攻打,它是属于撒丁王国的领土,1796年法国在这里成立了一个卫星国,1801年被合并,1802年6月又成了一个新的卫星国苏巴平宁共和国。但是去年都灵就发生了一件让欧洲震惊,拿破仑蒙羞的事,法国人进攻了由意大利人守着的,插着三色旗的炮台。

    儒尔当在这里成立了一个军管区,从教皇国撤军的法军很多都退到了皮埃蒙特驻扎。

    皮埃蒙特的富饶堪比法国的勃艮第,以拿破仑的个性,意大利是他最心爱的女子,他不会让别人碰的。但不是有那么多人说他故意派莫罗的人去圣多明戈么?他嫉恨莫罗么?

    意大利共和国其实更喜欢南阿尔卑斯山共和国的名字,有了南就有北,他们可喜欢恢复以前罗马的样子了——高卢只是罗马的一个省,巴黎也被称为高卢的罗马。

    皮埃蒙特治理得好,并入法国后会有很大的利益,治理得不好,又发生和上次一样的事件,莫罗至少也要落下个治军不严的名声,1793年瓦尔密大捷的功臣夏尔·弗朗索瓦·迪穆里埃将军变节投降后,他的手下都受到了牵连,莫罗因为治军有方,优秀的军事素质和坚定的共和立场而没被牵连,反而晋升为准将,当时他也只治理一个营而已。

    如果莫罗还跟以前一样听议会的指挥,那么他就要听参议院议长拿破仑的命令,他不听命令,他身为一个军管区总督,掌握了那么多兵力想干什么?

    共和是不允许独立的,他会给拿破仑一个合理的理由,意图谋反,颠覆政权的罪名剿灭自己,所以明智的选择是听命行事。

    拿破仑现在在做瑞士的“调停人”,复活节政变后瑞士分为联邦党和团结党,团结党的三十六位代表迅速到巴黎,联邦党的却吞吞吐吐,连来多少人都没确定。

    拿破仑派了米歇尔·纳伊做大使,带着国书和一众人军事占领瑞士,命令各党派放下武器,乔治安娜修的路在这时派上用场了。

    目前从法国修往皮埃蒙特的塞尼山路还没有通,它会和斯特拉斯堡商路形成竞争关系,你说斯特拉斯堡人还会不会和上次战争一样,帮助莫罗守住克耳城呢?

    莫罗早年被父亲送去学习法律,他父亲希望他将来当律师,可是莫罗无心学习,后来在法国西部的雷恩大学里成立了一个帮派,整天和学校里的寒门子弟打架。

    后来莫罗带着这些手下参军,上次他因为进军谨慎,损失不大,这次死在前线的将军不少就是莫罗以前的“兄弟”,他到了皮埃蒙特,一切都要重来。

    关键是他还要听“仇人”的命令,接受这种任命还不如闲赋在家。

    不过他那个野心勃勃的妻子米莉·奥洛不会答应的,这个克利奥尔女人对权力很渴望,她是约瑟芬介绍给莫罗的,而且乔治安娜也见过他的岳母,一样是个一言难尽的角色。

    拿破仑也有个渴望权力的妹妹卡洛琳,她是缪拉的妻子,乔治安娜从百丽儿那里听说,马穆鲁克们曾经看到过她的侍女玛蒂尔达半夜和卡洛琳的亲信接触过,对方是女的。

    她这里的生活,除了看书就是看星星,枯燥无味到了极点,见过了巴黎上流社会生活的贵族少女怎么会甘愿在她这里干活呢?【1】

    【6】

    【6】

    【小】

    【说】

    其他的“仆人”也不是真的仆人,所以才那么认真干活,可能走的那个理发师是唯一一个真的来找活干的。

    她不想怀疑百丽儿的居心,她只知道自己身边不能没有法国侍女,所以她听到了也当没听到。

    人,是不是富贵了之后都会变呢?

    乔治安娜苦笑着摇头,继续看手里的资料。

    也许正是因为她和波拿巴一样无趣他们才会相处那么愉快,他们都是如纸一样干枯的人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