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哈利波特之晨光 > 第三十六章 underground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旧约出埃及记中曾经说过:“我民中有贫穷人与你同住,你若借钱给他,不可如放债的向他取利。”

    在利未记中也有记载:“你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

    然而实际上次贷危机之所以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性的贪婪。

    美联储放出的1%利息的贷款刺激经济发展,正常的信贷是不会产生危机的,美联储下调利率让还款成本降低,提高还款能力。

    但人的贪婪本性让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也借贷款,所以就算是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能将利息设立得太低,更别说没有利息了。

    有利息会让人产生紧迫感,这样借款人就不会狮子大开口,一下说个天文数字让朋友或者亲戚借了。

    只是这样一来在债务人眼中,债权人就显得很小气、吝啬,朋友和亲戚借钱怎么还谈利息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公布自己的财务信息,也不要炫耀自己的财富,这样别人不知道你有钱,就不会找你借钱了。

    斯莱特林邪恶又高调,格兰芬多勇敢又鲁莽,拉文克劳聪明又自我,赫夫帕夫则是有钱的傻瓜多,只是大家非常低调,轻易是看不出来的,高调一点的则是史密斯家族,谁叫他们自称是赫尔加赫夫帕夫的后代。

    很多知识课堂上老师不会说,在聚会或者是餐桌上会聊起,赫夫帕夫喜欢传小道消息,也很擅长守密,就算是一些在麻瓜界混的不好的新生,到了赫夫帕夫生活也会有起色。

    很多人不论是巫师还是麻瓜都活在一个”提桶”的世界里:干一天的活儿拿一天的工钱,干一个月的工作领一个月的薪水,无论你是年收入不到1万元的洗碗工,还是年薪过百万的白领,你都是用一份时间去换一份金钱。如果你被解雇,或因患病、受伤无法继续工作,你的收入就会马上停止。不提桶,就没有收入。

    以亚瑟的收入,他根本没法支付被纳吉尼咬伤后高昂的医疗费,是卢修斯马尔福的捐款救了他的命。

    多么讽刺,然而现实就是如此,世界上只存在2个经济阶层:富有阶层和贫困阶层,所谓的中产阶层仍依靠工资生活,每天要靠“提桶”生活。

    如果你被解雇了,还有贷款没有还,你要怎么办?

    如果一次医疗耗尽了你的积蓄,你会怎么办?

    孩子的上学费用呢?

    妻子离婚的赡养费呢?

    “提桶”是毫无保障的,只有“管道”才是稳定的生命线。

    有两个年轻人,他们都靠提水卖给镇上的人维持生活,就叫他们约翰和鲍勃,这两位年轻人年富力强,付出了劳动,获得了收入,他们也很高兴。于是他们就这样不停地从河里往村庄提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有一天,鲍勃觉得这样做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有天他老了之后怎么办?于是他停下“提桶”,转而修管道,为了修管道他每天提桶就比约翰少了很多。

    村子里的人都讥笑他,约翰每天挣的都比鲍勃多,他是个很乐观开朗的人,经常请村里人喝酒,大家都很喜欢约翰,但是鲍勃依旧执行自己的计划。

    当约翰晚上和周末睡在吊床上悠然自得时,鲍勃却还在继续挖他的管道。头几个月里,鲍勃的努力比并没有多大的进展。他工作的很辛苦比约翰的工作更辛苦,因为晚上、周末鲍勃也还在工作。

    “短期的痛苦带来长期的回报,”每天的工作完成后,筋疲力尽的鲍勃跌跌撞撞地回到他那简陋的小屋时,他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他通过设定每天的目标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效。他这样一直坚持下来,因为他知道,终有一天,回报将大大超过此时的付出。大风小说

    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了。有一天,鲍勃意识到他的管道已经完成了一半了,这也意味着他只需提桶走一半的路程了。鲍勃把这多出的时间也用来建造管道。终于完工的日期越来越近了。在他休息的时候,鲍勃看到他的老朋友约翰还在费力的运水。约翰的背驮的更厉害了。并由于长期的劳累,步伐也开始变慢了。约翰显得很生气,闷闷不乐,好像是为他自己注定一辈子要运水而愤恨的样子。他在吊床上的时间减少了,却花更多的时间泡在酒吧里。当他进来时酒吧的老顾客们都窃窃私语,镇上的醉汉模仿约翰弓腰驮背的姿势和他拖着脚走路的样子时,他们都咯咯地大笑。约翰不再买酒请大家喝了,也不再讲笑话了。他宁愿独自坐在漆黑角落里,被一大堆空酒瓶所包围。

    最后鲍勃的重大时刻终于来到了,管道完工了!村民们簇拥着来看水从管道中流到水槽里!现在村子里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水了。附近其他村子里的人也都纷纷地搬到这个村子中来了,于是这个村子就发展和繁荣起来了。管道一完工,鲍勃便再也不用提水桶了。无论他是否工作,水都一直源源不断地流入。他吃饭时,水在流入。他睡觉时,水在流入。当他周末去玩时,水还在流入。流入村子的水越多,流入鲍勃口袋里的钱也就越多。

    绝大多数人都喜欢花钱的感觉,提前享受水从管道里流出来时收益,却不愿意忍受那份修管道的艰苦,更别提修管道那20年时间了。

    鲍勃不想在顶级餐厅享受美食吗?

    不想和人们一边喝酒一边大声说笑吗?

    有些忍耐是必须的,年轻的时候提前享受了,等以后老了再想奋斗的时候就没有那个精力了。

    那个做着“美国梦”,给华尔街精英修水管的水管工就是个提桶的人,他将提桶将水倒进水池里,池子里的水顺着“管道”流通,这些水可能流进喷泉里,也有可能流进游泳池,但是一旦水管工停止提桶了,喷泉就没水可以喷了,它需要水源继续喷,于是就找游泳池的人来要水,游泳池的人要是拒绝提供,喷泉就彻底断流了。

    那些欣赏着喷泉,为它精巧设计而赞叹不已的人们纷纷离去。水管工这时才清晰地看见,那个喷泉底下藏着的美人产作担保发放了更多的贷款,而房地产是所有投资中最缺乏流动性的一种年,英国粮食减产,这一年的天气又湿又冷,不适合小麦生长,不过因为前面几年丰收,还不至于到要购买粮食进口的地步,麻烦的是此时是此刻议会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帕麦斯顿阁下的天下。

    帕麦斯顿设法把“泰晤士报”的某些有影响的人物拉到内阁中来担任次要的职位,并且把另一些人接纳到自己的社交圈子里,予以安慰。从这个时候起,“泰晤士报”在不列颠帝国对外政策方面的活动就完全是为了制造符合于帕麦斯顿勋爵的对外政策的舆论。“泰晤士报”必须为帕麦斯顿勋爵想做的事准备舆论,并且强使舆论赞同他已经做的事。

    在讨论美国问题时,该报竭尽全力使英国人和美国人互相反对。不过它这样做既不是由于同情英国的棉纺织业巨头,也不是由于关心英国的任何现实利益或可能的利益。

    他爱军舰,尤其是爱能打到东方去的军舰,印花税是1712年英国实施的一种对报纸的征税,目的是增加国家收入以及与反对派报刊作斗争。印花税使报纸成本猛涨,限制了报纸的传播,使得广大群众读不起报,1836年议会降低印花税,于是读报变得便宜了。

    1839年英国议会发表了一本蓝皮书,内载关于英国—波斯和英国—阿富汗的关系的外交文件,其中包括英国在喀布尔的代表亚·白恩士的有关英国—阿富汗战争的信件。这些信件是被外交部别有用心地挑选和伪造过的,目的是掩盖英国在发动战争方面所起的挑拨作用。

    1836年中国开始讨论禁烟问题。

    也是在那一年印度和中国协会成立,聚集了109家与侵略印度和中国有关的大公司,包括进出口贸易、航运、金融等各界巨头。该协会经常与英国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外交部保持联系,提供书面或口头情报,督促英国政府加紧侵略中国。

    英国的资金停止贷款宽松政策,杰克逊应对土地投机的做法是将投机活动拦腰截断。他将《铸币流通令》作为一个行政命令签署,要求除极个别情况外,以后购买土地都必须用金币或银币支付。

    资金链断了,大量土地投机者发现自己手里土地持有量根本承受不了,1836年秋末泡沫破裂,公共土地投机全面停滞,伊利诺伊州的土地曾经每亩10美元,后来跌到3美元,美国金融机构变得摇摇欲坠。

    很多英国投资人的利益受损,这个时候拯救美国的只有英国,继续使用宽松政策。

    很多报纸谴责英国银行的保护措施,但泰晤士报没有发声,他们是丘比特阁下的“奴隶”,他们给的理由也很好,从1836年开始英国粮食一直歉收,1839年小麦价格高出了80%,平民饭都快吃不起了还买什么衣服,很多英国纺织厂不得不减产,这也导致棉花的需求量变少,从每磅15美分降到10美分。

    当有利可图的时候,英美一起热闹,无利可图的时候各走各路,如同翻了脸的夫妻,听着对方名字脸就拉得老长。

    除了断崖下跌的地价,美国还有大量卖不出去的棉花,英国银行的货币储备从900万英镑降到了300万,但他们还是不动黄金储备,反而从法国银行贷款

    在战争机器全面开动的时候,一切民生问题都可以无视,正巧这时虎门销烟的消息传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了。

    国家荣誉感会影响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伟大的日不落帝国打败了满清,那些运来的白银解决了英国的资金压力,至于美国则工农业全面停滞,银行停止了现金支付,州政府开始赖账了。

    政府怎么可能赖账?政府当然可以赖账,一直到南北战争林肯签署宅地法,土地投机才结束了。

    在此之前因为淘金热,西进运动又开始了,土地又一次开始出现投机。

    一般来说资本家修铁路是在厂建好之后,美国是反着来的,所有人都知道有铁路经过的地方土地肯定会增值,美国修铁路是对着金矿去的,这一次投机商抢购的是铁路沿线的土地,可铁路的路线怎么决定呢?

    一速度,当时是两家公司比赛谁修路修得快。

    二地形,每一次交通运输升级就意味着一次农业大开放,原先荒芜的土地都会变成有价值的农田,农产品因为体积和易腐的特性,因此只有铁路沿线的土地才会作为农业用地,偏偏农业需要用水,西部又都是沙漠,就需要修建运河来灌溉。

    美国的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美国西部山区,这里有许多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气候干旱;在中央大平原的西部,由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又离东部的大洋较远,降水较少。干旱的气候,使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草场资源比较丰富,是美国主要的畜牧业区。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平原适合农业机械化,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鼓励西部农业开发者,除制定了灵活多样的土地开发政策外,还陆续颁发了《沙漠土地法》、《鼓励西部植树法》等法律。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明确了只要在西部地区植树、种草或修筑灌溉沟渠达到一定面积和一定时间,就可以免费或低价获得一定面积的土地。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土地开垦和农业的发展,一些大农场主开始出现了。

    他们不需要“提桶”,可以雇佣人来干活,他们也经历过垦荒,可是他们修好了自己的“管道”,老了不需要再继续弯腰驼背劳动了。

    赫夫帕夫的学生要照顾植物,还要耕耘土地,除掉肉食鼻涕虫,但这一点不妨碍他们学其他知识。

    韭菜多了看起来就和草原一样,农场主开动机器收割,很快倒一片。

    奇怪的是韭菜喜欢高昂着头,一直往上看着天空,农民则是弯腰驼背,低头看着大地。

    到底谁活得更没人样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