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疯狂的军团 > 第二章 共和国的精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罗悦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已还有这样好的运气。

    他出身将门,爷爷是东北一个不大不小的军阀,听说曾帮东倭人做过事,这就给他带来了大麻烦。最惨的是他有过在外国留学的经历,这就更要命了,大革命一开始,他就被连同自己的导师一起被列入下乡改造的名单——当时他们正在601所参与仿制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工程,文件一下,两个都傻了。听说沈飞的领导为了他们还跟文革委大吵了一场,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专家,沈飞领导舍不得放人。可是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该下乡的还是得下乡,沈飞的愤怒救不了他们,反而让人在沈飞领导头上扣了一顶大帽子。罗悦对此很无奈,当时工程都到了冲刺阶段了,一下子少了这么多核心成员,可以说是前功尽弃了。

    年轻的罗悦也曾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改造中,他坚信这不过是暂时的,一切终究会过去,共和国还是会想起他们这批专家的。可是残酷的现实毫不留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在北大荒,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什么激情燃烧的革命运动,而是没完没了的政治审查、检讨、批判,还有能把人累散架的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再累也能忍受,可是那些批判和政治审查实在让人忍无可忍,那是一种可以把人活活逼疯的精神摧残。多少曾经才华横溢的才子才女在一次次审查后选择了自暴自弃,有些人写出来的检讨书的文笔跟小学生作文一个样了。不少年轻漂亮的女学生为了能每餐多吃一个馒头,嫁给了比自己大三四十岁的老头子,可笑吧?在当时这一点都不可笑。他唯一的幸运之处在于他不是耍笔杆子的,也没有发表过什么学术论文,想揪他的小辫都无从下手,倒也没有得到“特别关照”。生产队队长也是个好人,还算关照他的老师,让郭老去放牛,师徒两互相鼓励,熬过一天算一天。不过他们真的不是当农民的料,他还好说,人家干什么他就跟着干什么,而郭老就不行了,在放牛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走神,蹲在地上折一根树枝当笔计算起一条条公式,等他计算出结果了,牛不是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是跑到田里消灭了一大片庄稼,三天两头就得挨训,都接受了好几次教训了还是改不过来。郭老时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那个工程进行得怎么样了?我们国家多么需要一款优秀的航空发动机啊······”听得他心里都难受。要是他知道,由于大批优秀的专家被清洗出科研团队,一个个至关重要的科研项目陷入停滞甚至被迫放弃的话,他肯定会更难过的。

    罗悦不想就这样在别人的白眼中过一辈子,他还年轻,还有好长的路

    没有走呢。理想跟现实的巨大反差几乎让他疯掉了。他变得孤僻,对谁都爱理不理,再也懒得去写什么已经写了一千几百遍的检讨,更不想去向谁悔改,都恶心透了,老子就这样了,想怎么样随你们的便,公正我是不会再犯贱去讨好你们了。他偷偷写了一首诗,差点没有把那个什么什么政委气疯

    听说水库有王八

    午间上岸晒盖甲

    王八不必独自夸

    干校也有午休歇歇乏

    但是王八晒完就回家

    没有批斗等着它

    王八的福气

    要比老九大

    但是老九有良心

    决不当王八!

    就冲这首不像诗的诗,他成了北大荒一号人物。同样,也是冲这首不像诗的诗,他成了政治委员大人的眼中钉。就在上个星期,他被关在柴房里,要他好好反省反省,认真检讨自己的错误。反省个屁啊,罗悦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也把你得罪狠了,不怕再得罪得更狠一些,于是罗大爷该玩就玩,该睡就睡,门缝里透进来的光线好一些的时候,他就借着这点光线看一个手抄本。手抄本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翻阅,早就破旧不堪了,里代那些重要的部门

    一样,它有着一个代号:608基地——这里距离沈阳608公里,因而得名

    正聊着,柳维平看到一位老人脚被什么弄伤了,赶紧过去帮忙,问了才知道这位居然是农业专家,本来在四川那边放牛的,两天前刚到。这位老兄放牛的时候还带一支笛子,说要边放牛边吹,多写意啊。只不过吹了几天就不再吹了,因为牛都让他吹得不想吃草了。农业专家实在没有当放牛倌的天份,有一次看到两头水牛顶角,他就束手无策了,赶紧叫上几位炸药专家、水利工程师、飞机设计师之类的朋友过来帮忙。那几位不愧是高素质人才,见此情景,马上集思广益,策划出一个个解救方案,争分夺秒的计算该从哪个角度接近凶怒的水牛,得用多大的力气才能把它们分开,距离多远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没等他们计算出个结果来,一位老农走过来,点燃一束干枯丢到两头牛中间,两头牛受惊,马上分开了,一大票的专家学者看得目瞪口呆。像这样的专家在生产队里只会多分一份工分,根本就别指望他们能帮上多大的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搞实验的继续搞实验,种田的继续种田。老天保佑,一队汽车开过来,把这些百无一用的臭老九都拉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据说不少生产队在老九走的当晚加了一次菜,可见他们是多么的高兴了。

    柳维平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去找负责人了解情况,那位老兄告诉他,已经有三万多人运到,还有更多的正从全国各地赶来。柳维平傻眼了。

    “我只要两万来人呀!”他叫。

    那位老兄说:“这我就不知道了,是中央交待这样做的。”

    柳维平定了定神,说:“你就给我个准数吧,最终会有多少人来这里?”

    负责人说:“十万以上,上头说不带封顶的。”

    柳维平倒抽一口凉气,十万以上!就算他藏了不少私房钱,也经不起这么多人大吃大喝吧?蚁多咬死象,儿多吃瘦娘,懂不懂?随即也释然了,来吧来吧,有本事就把这里变成一座科技城。钱不够老子再去抢就是了,这些可都是共和国的精英啊,能保住一个算一个!当然,他这样豁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人他是不要也得要了,事情从一开始就偏离了他的计划,他隐约感觉到幕后一定有高人在统筹安排,否则决不可能搞得这么火的,而这个人会是谁呢?暂时还不知道,不过总有见面的时候的。他看着忙活的人们,颇有几分成就感,他知道共和国的命运在这一刻被深刻地改变了。共和国拥有几十万让世界震惊

    不已的红色科技人才,这批精英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在几十年后依然令每一个炎黄子孙骄傲不已的奇迹,他们没有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政治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国力不足,无法为他们的研究提供理想的环境——举个例子,两弹元勋邓稼先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两弹研制成功后,你知道他获得的奖金是多少吗?二十块钱,还是整个团队最高的了。第三则是因为国际的孤立,他们无法与国外同行交流,很多研究是闭门造车,一开始就走了弯路。当这三个问题都将不是问题后,他们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期待啊!

    想到这里,柳维平忍不住揉了揉鼻子,一副吃瘪的表情。他本来是想保护下一批技术精英的,为此不惜利用军长甚至整个军区,没想到到头来自己才是被人利用的那个,真是糗到家了。跟老革命相比,自己还是太嫩了哟!没准人家把自己当成了马前卒!哎,算了,马前卒就马前卒吧,自己一向就是小卒嘛,虽说挂中校军衔了······

    中校小卒引颈长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