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赛点 > 592 试验对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反斜线!

    回头球!

    约翰森在自己发球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正手进攻为自己赢得更多优势。

    然而,高文还是技高一筹!

    的确,接发球完毕之后,高文的脚步正在朝着正手位补防,但第一时间就注意到约翰森准备侧身正手击球的时候就已经急停急转完成移动了——

    因为约翰森的身体重心已经提前泄漏了他的击球意图,除了反斜线之外,没有其他可能。

    小碎步,再小碎步

    高文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脚步调整,提前到位,甚至还有时间在原地调整重心,双手反拍早早做好引拍动作,视线余光快速瞥了约翰森一眼。

    蹬地!转体!

    却在出手瞬间,故意稍稍停顿片刻,充分利用自己提前预判提前移动争取到的优势,延迟出手击球——

    上一分是抢节奏;这一分则是拖节奏。

    眼看着约翰森的脚步已经启动,快速横向移动补防直线空档,高文的挥拍动作才出手,手腕往外的力量稍稍改变为往内的推送,并且整个收拍动作也发生改变,充分完成一个回环的圆圈。

    然后!

    直线的出手就变成斜线。

    当然,面对约翰森的侧身正手冲击,在出手前改变击球方向,这是非常非常冒险的,很少球员会这样做,因为稍稍不注意,就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自己送出失误。

    但这一次,高文非常巧妙。

    他没有全面发力,只是一拍简单的轻打;而且,故意将斜线拉得又轻又薄,在自己放弃主动发力的情况下,肌肉控制全部集中在手腕的细节上,蹬地转体的动作格外充分,最重要的是,意识非常清醒也格外坚决。

    嗖。

    高文的回球落在约翰森发球区之内又持续往外弹跳出去,可以明显看到强烈外旋。

    也正是因为高文没有强行打破自己的挥拍轨迹,以柔克刚、以巧取胜,整个击球反而没有想象中那么冒险。

    此时,即使约翰森预判成功、移动方向正确,估计也很难追上了,更何况,约翰森的脚步正在朝着另外一个半场飞奔。

    得分!行云流水,轻约翰森意识到第一盘比赛面临危机,所以及时提升状态发起反击;自然而然,高文也需要跟着提升状态,站稳脚跟,保住优势。

    其实,高文没有握拳庆祝,并不是因为太轻松太简单,而是因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布局和计算之上。

    第五局、第六局,也就是第一盘中段,依旧是战略部署并且取得初步成效的阶段,高文需要收集数据,并且为后续比赛做铺垫,所以,大脑始终在运转着,得分和失分都没有必要太过激动。

    慢慢地,高文已经摸索出正确的得分方式,对阵约翰森的这场比赛也就逐渐明朗起来

    节奏,这是核心。

    为什么高文一直在接发球环节尝试不同的手法,一会儿纳达尔一会儿费德勒,就高文在自己发球局里不断改变发球排列组合一样,归根结底是在打乱节奏、破坏规律,从自己第一拍触球的时候就酝酿变化。

    如此尝试,肯定不是次次都能够奏效,约翰森的发球基本功确实扎实,高文也不是机器人,每次接发球都能够完美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所以必然面临一些风险,但收获却是丰厚的,因为约翰森始终没有办法在自己的舒适领域击球。

    约翰森一直在试图进入自己的击球节奏,但高文拒绝给他机会,从第一拍触球开始,再到后续布局:

    偶尔用上旋球压到底线深区形成挤压,偶尔用下旋球完成过渡改变节奏;偶尔上步抢上升点压缩进攻衔接,偶尔有意识地放慢出手节奏并且结合旋转的变化打破规律。

    最重要的是,击球线路始终在变化——

    上一次反手挑战直线,那么这一次就小斜线;上一次正手斜线,那么这一次就直线。哪怕冒着变线失败的风险,或出界或下网,但击球线路的排列组合必须丰富起来的战术却始终不曾动摇。

    而且,高文放弃追求极致落点的冒险击球,而是通过轻重缓急的击球变化充分调动约翰森。

    这恰恰是约翰森最最不喜欢的比赛方式。

    一旦高文完成布局,最后一拍得分的击球不需要冒险就能够轻松完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