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水浒种地做豪强 > 第二百三十二章 珍妮机助推出大纺织

第二百三十二章 珍妮机助推出大纺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孙新和汤隆、邹渊在进入曾头市考察之后,便不禁由衷赞叹这曾头市果然是个好地方。

    交通便利,往东有直接去往青州潍州莱州的道路,往南又可以到农田丰美的郓州,往西去直接可以进入河北。

    占据这样一块地方,天然就是交通要道风水宝地,曾头市名字叫市自然就是有市集的,而且这个市级的规模非常大,至少是一??县城商业街的繁荣程度,孙新孙家集和它比起来体量上就差了一级。

    曾头市的管辖人口超过了六万,已经是一个繁盛的县城的规模,人员中大多数人都是正值壮年的庄客,他们家中的妇女儿童有两三万人,其中接近两万的人数全部都可以成为纺织厂的优良劳动力

    并且孙新和汤隆在曾头市上也找到了很适合开发的水利资源,只要加一个小堤坝蓄水,完全可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来源使用。

    孙新想要开的其实是和孙家庄上差不多的麻纱厂,更进一步的纺织厂在这年头并没有必要。还是那个原因,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自己买麻纱回家去织布,织好的成品布在这时普通人来说是消费不起的小说

    原料来源在考察之后也被证明完全没有问题。宋代的京东路也就是山东这一片,是非常好的麻产区。

    “青齐之国,沃野千里,桑麻之富,衣被天下”。“其民杂有桑麻之业,其田兼备鱼稻之饶”。

    当然这是因为宋代的京东路包含了后世安徽的一部分,所以才能种植水稻,到了这北方虽种植不了水稻,但是大量的种植黄麻也是有的。以曾头市的地理位置大量购买麻纺原料根本不是问题。

    说到底,最让孙新高兴的还是曾头市的人口。

    想要建起一个大规模的纺纱厂来,以曾头市那点水资源终究是觉得不保底,但其实工业革命时代的珍妮机根本就用不到什么水利或者是蒸汽机纯是靠人手摇都能干出比普通工人高上几十倍的效率来。

    孙新改造的珍妮机虽然大量使用水力,但是遇到枯水期时,也是同样需要使用畜力顶上的自己。

    “孙庄主计划着这个麻纱厂未来将有多高的产量?”

    孙新算了一算,报出个数字:“一年能产六百万斤。”

    瞬间别说是曾大官,就是之前参观过孙新的孙记纺纱厂的史文恭和曾赛花都感觉不可置信。

    这个数字确实是很惊人,六百万斤麻纱足以织出二十万匹布。

    要知道去年一年朝廷从整个河东路收来的赋税布匹总数就是十一万匹而已。

    宋代朝廷收布税基本上能达到什一税的程度,也就是说在这个年代整个京东路一年的布匹产量也就在百万匹上下。大风小说

    孙新说他如今在曾头市上预计建立起来的纺纱厂一年的出产就足以织出二十万匹布,这个产量想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可在孙新看来,二十万匹布已经是很保守的算法了。

    前世的山东也算是北方的纺织业大省,孙新虽然不是纺织厂的老板,但是在旁听政府报告的时候也了解到过前世本地几家纺织厂的产量。

    能够算上利税规模的纺织大户,在前世那都是年产上亿米的规模,换算成布匹就是四百多万匹,一家市级的纺织厂纺出的布,可能能顶上半个大宋的年产量。

    所以二十万匹这个数字在孙新眼中真是没有什么冲击力。

    其实以曾头市预计要雇佣几千人的大纺织厂的规模来算,一年才产出六百万斤麻纱真是一点都不激进。

    现在孙新的孙家庄上正在运行的纺织厂每天都能产出六百多斤的麻纱,年产纱都已经达到了三十万斤。

    他登州还在另外建立三家纺织厂,虽然没有一家可以做到如同曾头市这般的具有生产竞争力,但是计划之中光是登州一地未来他手下掌控的麻纱产量预计在今年都要达到一百多万斤的规模,这样一算曾头市的六百万斤麻纱厂真的不算太夸张。

    “未来生产的这些麻纱还得仰赖四姐的本领才能往出卖呢。”

    孙新笑着说,他这话不是作假,自己的联合体未来掌握的麻纱产量将会达到七八百万斤这个规模,绝对会大幅的冲击整个市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